白馬股
滬指仍然處于3500點附近,市場指數跌幅不大,仍然處于3300點至3700點這一個大區間展開震蕩走勢。但是,在另一方面,市場個股的分化程度卻明顯加劇,以中國平安(02318)、萬科A、海螺水泥(00914)為代表的白馬股卻出現了持續下跌的走勢,不少知名白馬股已經創出了年內最低水平。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年內跌幅超過了23%、雙匯發展年內跌幅達到30%。緊隨其后,包括海螺水泥、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格力、萬科A等知名上市公司,年內跌幅基本上在10%以上,與整個市場指數相比,這些白馬股的跌幅更為明顯。
此外,對今年領跌大盤的白馬股,在去年市場指數高歌猛進的背景下,也并未有著亮眼的表現。
以中國平安為例,2020年的年內漲幅僅有4.64%,同期上證指數年內漲幅為13.87%,同期滬深300指數的年內漲幅為27.21%。2021年,中國平安年內跌幅超過23%,但與之相比,滬深300同期跌幅僅為2.11%,上證指數較去年的收盤點位仍然有1.4%左右的漲幅。由此可見,中國平安去年與今年的市場表現明顯跑輸上證指數與滬深300指數。
同樣的現象還發生在部分知名白馬股身上,對高位買入的投資者來說,肯定會感到非常被動,說好的價值投資,又為什么會變味呢?
實際上,并非所有的白馬股都出現顯著跑輸市場指數的走勢。以今年為例,包括部分頭部銀行股、醫藥生物白馬股等,今年的市場表現也是比較穩健的。對部分跌幅顯著的白馬股而言,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在我們的認識中,白馬股是兼備業績優良、高成長以及低風險等特征。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以平安萬科為代表的白馬股,確實具備了持續成長的能力,且本身的基本面比較穩定,屬于A股市場中真正意義上的白馬股。
但是,從最近一兩年的情況分析,曾經的白馬股,如今卻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白馬股深受政策環境的影響,業績增長預期發生了實質性的拐點;有的白馬股仍然深受疫情的沖擊影響,一年多來仍未完全走出疫情沖擊的陰霾。此外,還有一些白馬股,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卻遇到了發展瓶頸的問題,并試圖作出改革轉型的策略等。
歸根到底,對這兩年股價表現不佳的白馬股來說,業績增速不及預期、上市公司發展遭遇瓶頸壓力等問題,卻導致了曾經的白馬股逐漸不具備白馬股的持續成長優勢,轉而面臨階段性的陣痛期與改革期。從市場資金的態度出發,并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見證上市公司的改革轉型成果,反而轉向了一些具有確定性增長預期的企業,所以也出現了部分白馬股資金持續拋售的現象。
真正意義上的白馬股,本身兼備業績優良、高成長與低風險的特征,但凡有一項條件發生變化,都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白馬股。從今年以來跌幅顯著的白馬股情況分析,有的屬于營收與凈利潤停滯不前的情況,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卻達不到2019年一季報的水平;有的業績增速能力明顯放緩,數年前可以保持20%以上的扣非凈利潤增速,如今卻降到了個位數,甚至是接近0增速的情況。
由此可見,從市場資金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是考慮到時間成本的問題,資金更愿意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是對部分白馬股價值的重新評估,但凡有一項條件達不到白馬股的要求,市場會將原本享受白馬股估值定價的企業轉變為藍籌股價值股的估值定價邏輯,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自然也會顯著下降。
對今年以來股價出現快速下跌的白馬股,有可能是大資金對它們的估值定價邏輯發生了改變。換言之,如果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未能夠得到根本上恢復,市場可能會繼續用藍籌股、價值股的估值為上市公司進行定價,這或許也是部分白馬股跌跌不休、估值水平持續下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