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食療分會)聯合主辦,廣東發芽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創新科技賦能 揚帆健康主食藍海”中國首屆健康主食論壇在東莞召開。
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單毓娟圍繞近些年的相關研究,分享了自己對健康主食的看法。她認為,如果把主食從精白米換成全谷物、雜豆類和薯類,在一定程度上對健康更有益。
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單毓娟
單毓娟指出,我國居民的傳統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膳食為主,但近些年我國人群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2022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里面,建議我國居民谷類食物總量大概在200~300g/d,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d,薯類50~100g/d。
“如果我們把主食從精白米換成了全谷物、雜豆類和薯類,在一定程度上對健康更有益。”單毓娟說,“主食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關鍵。大型流行病學研究,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循證醫學’的數據顯示,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和死亡風險之間是呈不對稱的U形曲線關系,當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低于總能量的50%,比如僅占40%或30%時,死亡風險是急劇升高的;但如果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總能量的比例在65%以上,比如超過70%時,死亡風險也會緩慢增加。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議,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應占到總能量的50%~65%。”
研究表明,發芽糙米在萌發過程中,大量酶被激活,不僅顯著改善糙米的口感,還產生多種有益活性產物,如γ-氨基丁酸(GABA)、阿魏酸等,這些活性產物在改善血糖、血脂、血壓以及睡眠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然而,迄今為止,基于糖尿病人群并以發芽糙米為干預物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仍然非常缺乏。
2014年,單毓娟課題組在中國營養學會達能營養研究基金的資助下,對發芽糙米的成分、血糖生成指數(GI)及其對血糖的影響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她們將發芽糙米和精白米的成分做了比較并發現,發芽糙米中維生素B1的含量是精白米的3倍,維生素B6的含量則是精白米的20倍,煙酸的含量約為精白米的5倍。
同時,單毓娟指出,發芽糙米里面富含膳食纖維,當時的研究結果是100g發芽糙米含有5g左右的膳食纖維。“如果我們想獲得10g的膳食纖維,大概需要吃多少蔬菜?含膳食纖維比較多的青菜如蒜苗,還有柑橘類蔬果,需要吃掉大概1斤多,但換算成發芽糙米,吃200g就已經足夠了,所以從主食的角度出發,發芽糙米其實是非常好的膳食纖維來源。”單毓娟表示。
2022年—2023年間,單毓娟團隊陸續在本領域權威雜志(Clinical Nutrition, Food & Function,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上發表了他們在發芽糙米對2型糖尿病人群的營養干預研究成果。在控制總能量的前提下,對于糖尿病人群堅持每天用100g發芽糙米替代等量精白米,連續3個月,將會對血糖水平的改善有益。當然,單毓娟也指出,本項研究結果仍需大樣本量的、多中心的干預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編輯:于海霞 審核:厲林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