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車展云集了各國車企和相關企業的最新產品及技術,參展的中德兩國汽車界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全球汽車業加快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兩國汽車行業將迎來更大的互利共贏空間。
德國車企巨頭矚目中國市場前景
中國不僅是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單一市場之一,同時正在朝著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快速邁進。
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登霍夫帶領的CAR汽車研究中心最新預測數據指出,到2030年,中國汽車年銷量將增長至3100萬輛。
本屆車展上,參展的德國車企負責人均表示將繼續發力中國市場,尤其將加大在華推出新能源車型的力度。
歐寶汽車總裁烏維·霍赫格舒爾茨表示,“中國速度”令人驚嘆,中國競爭者過去幾年在新能源賽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歐寶將發布更加多元化的產品,期待覆蓋更廣的人群,在激烈的新能源車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梅賽德斯-奔馳已經宣布,將在條件允許的市場做好2030年前全面純電動化的充分準備。而毫無疑問,中國將在這一轉型期間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戴姆勒股份公司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董事會成員唐仕凱(Hubertus Troska)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對未來在華發展充滿信心,并將繼續致力于同中國共同發展。
據寶馬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務部總監葛漢明(Karl-Heinz Gassner)介紹,2021年上半年,寶馬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地區的銷量同比增長了56.1%,“寶馬將繼續加大在可持續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在中國加速電動化進程,努力打造世界上最環保的電動汽車。”
雙向合作不斷增多 互利共贏機遇廣闊
本屆車展上,長城、小鵬、蔚來等多家中國車企展示了它們的新能源車型,華為亦帶來了其“跨界”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中德雙方在汽車領域的合作模式早已從多年前中國單純扮演德國汽車的銷售市場,發展為如今中國車企一方面積極在德國和歐洲范圍內推出自主品牌汽車,另一方面蔚來和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企業在德國設立了研發中心甚至生產基地。
“我可以想象的是,中國車企將努力適應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和德國相關標準,以推出最符合西歐市場要求的產品。”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汽車專家比通托(Stefan Di Bitonto)分析,吸引中國車企登陸德國市場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德國車企在豪華轎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國車企也想在該領域分得一杯羹;此外,德國本身也是歐洲規模最大、最具吸引力的汽車銷售市場。
“中國車企正在快速趕超,并登陸歐洲。”杜登霍夫舉例指出,吉利對沃爾沃汽車的并購已經讓中國車企在西歐占據了一席之地,如今吉利已持有戴姆勒10%的股份,且即將與后者合作生產新款SMART轎車、并出口到歐洲。而另一方面,德國車企也越來越看重中國市場的喜好。
比通托表示,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上,中國和德國已經能夠“平等相處”:在中國市場,德國品牌的豪華轎車仍占據市場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在鋰電池制造等方面已經能夠向德國輸出其專業知識,且與德國本地車企共同進行研發。
“我認為兩國未來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雙方今后會繼續維持一種良性競爭的關系。”比通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