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第四財季微軟營收為518.7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5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創2020年9月以來最低增速;凈利潤167.4億美元,同比增長2%,增速同樣也是近兩年的新低。
微軟方面解釋稱,本季度業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部分地區供應鏈中斷、縮減在俄羅斯的業務以及數字廣告市場的動蕩。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如果考慮到美元匯率等方面影響,微軟達到的業績與分析師此前的預期相差無幾。但是,當前美國處于美聯儲加息以及通脹率高企的階段,微軟作為美國代表性的大型科技企業,其業績表現即使是符合或者達到了分析師的預期,也意味著部分科技股的潛力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三大業務增速放緩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微軟就因美元匯率變動產生的不利影響主動下調了其第四財季的營收和盈利指引。
“在2022財年第四季度,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狀況和其他不可預見的情況對財務業績的影響,超出了我們在2022年4月26日提供的前瞻性指導中所包含的影響。”微軟在財報中表示。在現在看來,這些變化對微軟的影響是全方面的。
微軟公司的業務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業務部(Office、Dynamics和LinkedIn)、智能云業務部(Azure公共云、GitHub和Windowsserver等服務器產品)和個人計算部門(Windows、Xbox、Surface、Bing和在線廣告)。
如今,微軟在第四財季三個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較其第三財季的營收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緩。
在總營收中占比32%的微軟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業務部營收為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3%,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66.8億美元;而在第三財季,微軟該業務營收1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7%。
總營收中占比為40%的智能云業務部(Intelligent Cloud),其增速也出現下滑。第四財季營收為209.09億美元,同比增幅為20%,第三財季,微軟該業務營收190.5億美元,同比增長達到26%。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及Azure的財務數據時表示,微軟鼓勵客戶使用公有云,一定程度上為用戶降低了成本,造成了Azure財務表現上出現一些波動。而公有云有助于降低通脹,將會幫助微軟在成功渡過宏觀經濟危機之后成為更大的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電腦業務在第四財季實現營收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僅2%,在第三財季,微軟的該業務營收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11%。這也是三個業務中增速相差最大的一個業務。
對此,沈萌分析道:“最近一個季度個人電腦市場是出現了大幅下滑,同比跌幅高達13%,這也是其9年來最大幅度的下跌。背后的原因包括了地緣政治緊張、通貨膨脹,以及持續的供應鏈緊張。個人電腦市場的萎縮,勢必也會沖擊到微軟的相關核心業務。”
與此同時,沈萌認為,雖然個人電腦市場疲軟,但是微軟面向企業的平板以及相關電腦硬件的業務表現良好。因為在第四財季,雖然微軟沒有發布新的平板產品,但是Surface硬件收入仍然有所增長,也就意味著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消費電子設備的增長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電腦部門。這也說明,未來的互聯網或信息電子消費,個體化、移動化、分散化的趨勢會更加的明顯,未來Windows在整個微軟營收中的占比可能會進一步地降低。
對業務變化及未來相關布局規劃,記者致電致函微軟中國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未來是否可期?
在財報公布后的電話會上,微軟管理層也表示,在已經到來的2023財年,美元匯率可能造成全年收入增速下滑4個百分點,第一財季亦即2022自然年的第三季度,銷售收入可能將下滑5%,但2023財年仍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沈萌表示,微軟高管的表態都相對比較積極,一方面是因為微軟在第四財季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業績增長,另一方面,微軟高管也是在有意堅定市場對于微軟之后業績表現的信心。
沈萌認為,市場喊話是為了提振市場對于微軟未來表現的信心,恰恰就說明,微軟現在的增長可能遭遇到了內部以及外部因素的一些制約,這些因素或許都會對未來微軟業績表現造成較大的阻力,甚至是壓力。微軟目前正在積極地去尋求更多發展的空間,為了能夠繼續保證自己的高速成長,不過從股價的表現來看,市場對于微軟未來是否能夠承受抵御這種風險,還是表現出了擔心。
值得關注的是,微軟的底氣也不是憑空而來,或許來自元宇宙。薩蒂亞·納德拉指出,“隨著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我們正在領導基礎設施堆棧的新層,即企業元宇宙。”
東吳證券指出,在B端,微軟是第一個提出“企業元宇宙”概念的公司,通過打造企業元宇宙技術堆棧,提供一系列數據基礎設施和工具,為“后新冠肺炎疫情時代”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動及生產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
微軟此前針對工業環境領域,也推出“Industrial metaverse solutions”元宇宙服務。
不過,從微軟近期的動作來看,其將元宇宙的“賭注”更多的放在了C端,尤其在游戲內容、游戲社區、云游戲及硬件上。
為什么要做C端元宇宙?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微軟此前的重心一直是面向企業,從辦公軟件到企業級云服務。在元宇宙方面,微軟則是通過Azure、Hololens和Meshfor Teams平臺構筑企業元宇宙。C端市場對微軟意味著更多的內容和用戶數據,未來具備更強的云計算需求。發展C端市場在拓寬更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也賦能/加速其云、AI、生產力平臺的發展。
納德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元宇宙本質上就是游戲,它能夠將人物、地點、事物放入物理引擎中,然后相互關聯。
此前,微軟斥資收購了《我的世界》開發商 Mojang,以及《上古卷軸》系列開放工作室Bethesda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其元宇宙的野心已經若隱若現。
而在今年1月份,微軟向市場投放了一顆“重磅炸彈”,其宣布將以每股 95 美元的價格收購動視暴雪,交易總價達 687 億美元,交易預期于 2023 財年完成。如順利完成這將是微軟有史以來交易價格最高的收購,也將成為游戲史上最大的收購案。
對于收購動視暴雪的初衷,微軟方面表示,“此次收購將使微軟在移動端、個人電腦、游戲機和云上的游戲業務加速增長,并提供搭建元宇宙的基石。”
動視暴雪首席執行官科蒂克表示:“動視暴雪的世界級人才和非凡的特許經營權與微軟的技術、分銷、人才獲取、雄心勃勃的愿景以及對游戲和包容性的共同承諾相結合,將有助于確保我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中繼續取得成功。這筆交易是在他意識到微軟擁有推動動視暴雪在科技公司之間迅速發展的競爭中建立元宇宙的技術之后達成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交易還處在被調查中,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已于7月初表示,將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進行調查,以確定這筆交易是否會削弱市場競爭。相關機構預計,初步調查將在今年9月1日前完成,屆時再決定是否對該交易進行進一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