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價格已經激烈到什么程度了?
我們來看幾個時間節點發生的事:
第一,2019年3月,中通將義烏快遞的價格從4.2元降低到1.2元發全國;隨后各大快遞公司應戰,申通最低交到0.9元;這場戰斗搞的大家都受不了了,于是坐下來和談,平均價格又回到2.5元左右。
第二,2020年,極兔快遞進入中國攪局,通達系應戰,價格破天荒的8毛發全國;
第三,2021年3月,極兔速遞依靠拼多多的支持,將義烏發貨的最低價格降低到1元以下(小件);而在大件上,則比通達系省外快件要便宜2元;
第四,2021年618大促,由于價快遞價格大減,所以訂單激增,前7個月的訂單量就幾乎趕上了2018年全年的訂單量。但另一方面則是服務不到位,消費者投訴大增。
這價格戰堪比當年的家電大戰了。在這樣的內卷態勢下,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從快遞公司、網點和快遞員、商家和消費者三方面來分析一下。
01快遞公司量增價降,利潤萎縮,現金流吃緊
首先,快遞公司的運單量均出現了大幅度增加。
從圖中,可以看到,原本快遞業務量的增速在走下坡路了,而2020年,疫情加上價格戰,導致業務量增速掉頭向上。
但出來混,遲早都要還。從下圖可以看出,2021年,業務量增速開始逐漸放緩。
去年價格戰帶來的業務量激增,恐怕會在今年還債。
其次,雖然業務量增加了,但單價卻降低了不少。
單票價格從2007年的28.5元降低到2020年的10.55元,而進入2021年后,單片價格已經跌破了10元關口。
尤其是義烏的單票平均價格直接被干到了2.8元!
所以,才出現了文章開頭說的,義烏的快遞費甚至最低降到了8毛錢。
這就意味著,義烏的商家10元包郵,還能收到9.2元的營收!
不僅如此,單票收入也是大幅下滑,除順豐外,其他公司的單票收入只有2塊多。
第三,毛利和凈利雙雙萎縮。
從下圖可以看到。幾大快遞公司的毛利率通通大幅下滑,尤其是百世快遞的毛利甚至為負值。申通也走在虧損的邊緣!
而毛利率下滑,就伴隨著凈利率下滑。從下圖就可以看出,各快遞公司的單票凈利潤連1塊錢都不到。并且都出現了明顯下滑的跡象。
但是由于現在的運單量依然很大,所以表現出來的是凈利潤還是在增加,但凈利率下降一定會在未來嚴重拖累凈利潤的。畢竟運單量上漲是有限的。
4.現金流緊張
根據2021年一季度報,各企業自由現金流分別是:
圓通(-4.88億);中通(1.59億美元);申通(-9800萬);韻達(-82萬);順豐(8.13億)。
雖然看上去順豐還不錯,但順豐2020年末的現金流可是25.77億,縮水了17億之多。我們也知道,一季度,順豐巨虧近10個億,一下子就把去年賺的錢吐了不少出來!
做過生意的都知道,你說你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手上的有多少。現金流就是衡量這個能力的指標。
所以整體上來說,各企業現金流緊張,得靠發債、貸款等方式融資,才能保證現金流充裕。
綜上所述
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現在面臨的形勢都非常困難:單價、利潤、現金流都在下滑。雖然監管已經介入,但價格戰還沒有看到停止的跡象。
那么,進來攪局的極兔速遞過得好嗎?
很明顯,極兔速遞現階段是用燒錢補貼商家、加盟商和快遞員的方式搶占市場,所以利潤肯定很差。但極兔一季度市占率已達到 8.2%,位居全國第6。要知道申通的市占率才9.8%。
這只鯰魚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很難說!
因為它的商業模式脫離了單一的快遞業務,而是與電商綁定在一起。那么就很可能用電商上賺到的錢補貼運費,從而打敗其他快遞公司。
最終會怎樣?只能繼續切瓜看熱鬧了。
02網點和快遞員叫苦連天
快遞企業不好過,網點和快遞員更不好過!
先說說義烏的情況。
由于單價被壓到2塊多,那么網點和快遞員的收入就被大大壓縮。
據義烏的網點所說,他們每單甚至會虧損。但可不可信還需要驗證。
他們還打趣說:
義烏的快遞公司現在不是靠快遞業務賺錢,而是通過處罰網點和快遞員賺錢。
因為價格降低后,運單量激增,延誤、破損和丟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于是我們就被處罰。
所以,現在快遞公司是靠客服賺錢,每天給我們打電話告訴我們要被罰多少錢!
再說說其他地區的情況。
同樣的,由于運量增加,而單價下降。網點和快遞員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收入卻并沒有明顯增加。
不少消費者都抱怨現在快遞不送貨上門了,但快遞員也很苦,每天增加這么多的量,如果還挨著送貨上門,是指定送不完的。
所以,最近快遞從業人員流失率明顯增加!
03商家面臨內卷加劇,消費者怨聲載道
對于商家來說,快遞費降低了,似乎可以降低產品價格,從而獲得更多的銷量。
實際上,不是這么簡單!
因為全國快遞單價的降低是不均衡的。
比如義烏的均價只有2.8塊出頭,而北京是14塊。那么北京的商家就競爭不過義烏的商家,最終就會倒閉。
那么對于其他地區的經濟,就會有很大的打擊。
義烏的商家就好過了嗎?也未必。
因為商家的單價是根據出貨量來定的。
銷量大的商家有議價權,拿到的運費就低,那么他們的產品就可以賣得更便宜。
于是,即便在義烏內部,各商家的價格競爭也非常劇烈。
對于消費者而言,延誤、破損和丟失率都會增加。
快遞員為了趕時間,通常只是把快遞丟在菜鳥驛站或者快遞箱中,不會親自送上門,用戶體驗感差。
消費者不滿,就會投訴,投訴就會讓網點和快遞員被處罰,被處罰多了,就會撂挑子不干了,惡性循環。
此外,消費者的不滿也會連帶上商家。
商家會遭到差評、被平臺處罰和客戶流失的風險。
無形間增加了運營成本!
04寫在最后
回顧其他行業的價格戰,我們就可以知道,一旦開打,不會這么快結束。
因為不降價肯定要死,而降價還能搏一搏。所以企業們就會越陷越深,直到所有人都受傷!
最無辜的是網點和快遞員,工作量增加,但收入不見得增加。
消費者也不一定撈到好處,因為價格戰最終停止的時候,就是反向收割的時候。
最近,監管部門已經介入,打擊和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