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8 日消息,綜合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四川日報》報道,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量子實驗室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這也是電子科技大學“銀杏一號”城域量子互聯網研究平臺取得的又一項重要進展。
注: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聯網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是點亮“量子房間”的“量子燈泡”,讓聯網用戶擁有進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目前,量子光源芯片多使用氮化硅等材料進行研制,與之相比,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在輸出波長范圍等關鍵指標上取得突破,輸出波長范圍從 25.6 納米增加到 100 納米,并可朝著單片集成發展。
研究團隊通過迭代電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蝕工藝,攻克了高質量氮化鎵晶體薄膜生長、波導側壁與表面散射損耗等技術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將氮化鎵材料運用于量子光源芯片。
據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強介紹,通過為量子互聯網的建設提供更多波長資源,可以滿足更多用戶采用不同波長接入量子互聯網絡的需求。“這意味著,‘量子燈泡’可以點亮更多房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