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2021年轉眼已經過去一半,國家也如期上交上半年經濟發展答卷。在防控疫情和經濟復蘇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恢復速度,牽動著全社會關注的目光。
近日,國新辦就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了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我們努力了半年,共同創造的成績令人滿意嗎?普通人關心的居民收入、消費物價、就業保障方面分別有什么樣的表現?
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低于預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較一季度放緩1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5%,高出一季度0.5個百分點。
這一表現低于市場預期,此前多位經濟學家對二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8.1%,中位數為8.2%,預測區間為7.2%至8.7%。
國家統計局表示,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指出,GDP還是略弱于預期的。二季度環比增速明顯快于一季度,統計局用的是“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增速下行趨勢還是很明顯的,下半年增速還是會繼續回落。上半年消費兩年平均增速只有4.4%,全年最樂觀也就是5%,2021年很難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未來可能也很難。
在各類與消費有關的統計數據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表現國內消費需求最直接的數據。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86億元,同比增長12.1%。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速為4.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89997億元,增長22.2%。
(圖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中,網上零售增速仍然高于社零總額的增速。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3.2%,兩年平均增長15.0%,高于總體增速10.6個百分點。
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3.5%、24.1%和16.7%,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0.9%、9.8%和17.0%。這項數據說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通過網購的途徑,為自己和家人添置各種品類的吃穿用品。
有賺有花,消費升級漸成趨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2021年的上半年國民消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除了生活必備的衣食住行花銷外,化妝品、金銀珠寶等“非剛需”商品銷售量同比增長迅猛。
(圖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2021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也有類似表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47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1.0%,兩年平均增長5.4%,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3.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消費拉動作用增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高于資本形成總額42.5個百分點;升級類商品消費較快增長,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的商品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都超過了10%。
(圖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收入是影響消費的最關鍵因子。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15.4%,兩年平均增長7.4%,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2%,略低于同期經濟增速,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收入方面同比增幅較高,主要是受2020年上半年低基數影響。
大家的賺錢途徑主要還是來源于工資,按收入來源分,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0104元,增長12.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3%。
比較值得高興的一點在于,城鄉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897元,增長11.6%。
統計局稱,未來居民收入增長有支撐,有利于消費繼續改善。劉愛華表示,隨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各地也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內生動力是在持續增強的,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下一期收入增長仍然會得到比較好的支撐,從而對消費形成有力的支撐。
就業提前突擊,中國經濟下半場仍有潛力
對于上班族而言,7月的到來除了表示一年已經過完一半,可能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但是對于正處于“學生-打工人”身份轉換期的應屆畢業生來說,7月正是他們找工作的焦慮期。想要在在社會上立足,盡快找到就業方向,參加工作,給自己建立穩定的經濟基礎至關重要。
對國家發展來說也是一樣,保就業、穩就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目的的體現,也是經濟工作的底線所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再次展現了“中國速度”。
劉愛華介紹,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回落,主要歸因于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穩就業政策。從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失業率來看,更加突出一些,25-59歲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失業率6月份下降到了4.2%,比上年同月低了1個點。從月度之間看,也是持續回落的。“當然,在看到總量穩定的同時,也要看到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隨著6月份畢業季的到來,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多,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將帶動青年失業率明顯上升。”
劉愛華指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2021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志愿和2020年相比,也是更加趨于穩定,求職活躍度也是明顯上升的。但是另外一方面,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達到了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總量的就業壓力確實比較大。
劉愛華說,“下一階段我們還是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延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優化就業服務,擴大就業容量,鞏固就業穩定的態勢。”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邢自強撰文表示,市場對下半年經濟不宜過度悲觀。雖然上行相對乏力,但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總體仍屬于優等生,僅次于2021年強勢歸來的美國經濟。展望下半年經濟,雖然類似2020年經濟復蘇初期的中國“一枝獨秀”狀態難再現,但經濟仍有潛力釋放。(邯鄲做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