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假期將至,特殊的2020年也即將進入最后一個季度,“復蘇”更顯緊迫。
今天(9月28日)上午,一場高規格會議再次把“疫后重振”的武漢推到了臺前。嘉賓包括上交所、深交所“掌門”,香港特區證監會主席,新交所首席執行官等人,感受一下分量——
一位參會嘉賓向城叔表示,“場面非常隆重”“說明官方非常支持”。一位網友則感慨,“叫得出名字的企業家這兩天都在武漢啊。”
顯然,各類資源要素都在向湖北、武漢傾斜。兩個月前,城叔在分析各地中報數據時曾專門寫過,從中央部委到企業家,都拿出了實打實的東西支持當地疫后重振。
數據顯示,繼二季度單季“打平”后,武漢三季度多指標已開始由負轉正。得眾人“鼎力相助”同時,這座中部重鎮又該如何打好手中“新牌”?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然后呢?
企業家的力量
9月的武漢,迎來近十年最早一次“入秋”,與之相伴的,是百萬學子歸來、國際客運航線復航、“鯤鵬”啟動,一批“總部”項目抓緊建設……
作為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的演講嘉賓,東方富海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陳瑋的直觀感受是,會場辦得非常大,街上的人也很多,“已經看不到那種好像被重創過的痕跡似的”,這座城市“很厲害”“很英雄”。
從數據指標上,更能看出韌性——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今天在會上表示,經過努力,湖北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了去年上半年經濟總量8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恢復到去年上半年同期近8成。
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表示,解封以來,近300家國內外500強企業來漢洽談合作,沿江高鐵、霍尼韋爾等一批企業總部先后落戶,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超過6000億元。
當然,復蘇背后離不開各方力量“鼎力相助”。其中,一個頗為顯著的現象在于,4月8日零時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后,企業家們接踵而至。
“現在武漢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國的知名企業家,”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不久前在國新辦記者會上提到,“應該說武漢已經成為了最受企業家關注、投資密度最集中、營商環境和發展潛力最好的城市之一。”
最新訪客是馬云。
他于9月26日晚抵漢,第二天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企業家們與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分別座談。根據公開信息,這無疑是一次足以讓其他城市心生羨慕的交流機會。除馬云外,還包括——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 王玉鎖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陳東升
美的集團董事長 方洪波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副董事長 劉永好
均瑤集團董事長 王均金
德龍控股董事局主席 丁立國
龍湖集團董事長 吳亞軍
健康元藥業集團董事長 朱保國
……
企業家們表達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不僅要在這里發展,并且還可以做更多。
“今天的武漢,更需要企業家的力量。”馬云說,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廣大企業家,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到武漢疫后重振的過程中,不僅幫助武漢短期經濟復蘇,更希望探索如何更好地助力武漢長期可持續發展。
“這次來漢,不僅是表達意愿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我們會有所行動。”馬云表示。
資本市場支持
從表態支持到行動落地,時間在變短、效率在提升。一個例子是,獲批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4月,科技部舉行視頻會議論證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
7月,在科技部推出的一攬子助力湖北疫后重振舉措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強對武漢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指導和支持”;
9月3日,科技部正式發文批復方案,支持武漢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從制定方案到最終獲批,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這在以往是無法想象的。”武漢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最新支持來自資本市場。
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9月28日表示,將與湖北攜手打造科創新高地。具體包括——
支持優秀科創企業來科創板上市,對有核心技術成長潛力的企業,將與湖北加大早期培養力度,持續充實金種子、銀種子企業上市后備庫。
共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部署要求,與湖北相關政府部門形成服務合力,共同推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
豐富融資手段方式,協助湖北企業做大IPO再融資,用好公募和發債融資。
加強業務培訓和人才交流,將加大對湖北企業的培訓服務力度,與武漢等湖北城市建立干部互換工作機制。
深交所方面,理事長王建軍表示,會專門安排融資綠色通道,引導各類資本流向湖北,建立湖北企業IPO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債券融資綠色通道,專門對接快速受理,專門審核,快速審核,支持湖北基礎設施項目優先納入工作試點。
同時,還將發展深交所的湖北基地功能,加強投融資服務平臺和湖北省金融服務平臺的協同,輻射帶動湖北產業與資本市場深度對接,加大人才交流,為湖北培育更多資本市場。
市場化探索
大城重啟以來,湖北和武漢都表現出“與時間賽跑”的姿態,希望“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在眾多“加持”中,今天這場高規格會議釋放了重要信號——新時期“災后重建”不再是捐錢修路,而需要更多科技創新、原始創新。
正如黃紅元所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科技創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呼喚科技創新。
在此過程中,資本市場發揮著催化劑、推進劑的作用,包括為科創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直接融資,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主渠道,為科技人才提供股權激勵手段,以及讓投資機構和大眾分享科創企業發展紅利等。
陳瑋在受訪時也提到,此次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的思路、起點“不一樣了”,“更重視科技創新、重視民生,特別是疫情疊加了中美之爭”。
在他看來,武漢具有中國中部“硅谷”的特質,有足夠的科研院所和人才,“現在需要加強的是把創業和創投的環境做好,包括今天發布的‘黃金十條’,我覺得武漢是可以期待的。”
作為投資人,同時也是參會嘉賓的光谷創業咖啡總理經李儒雄則表示,官方的支持立場很明確,“開了很好的頭”,希望市場化運行能緊跟其后,“這是關鍵”。
他很贊同陳瑋的一個觀點。創投作為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除了政府引導基金外,能不能成立市場化的母基金?大家的關注焦點在于如何吸引市場化要素跟進。
陳瑋解釋說,武漢目前上市公司的市值還太小,未來要抓住創新創業上市公司這樣一個“經濟引擎”,就必須支持創業投資發展。而這些發展,必須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做,“不是政府拿多少錢來,搞多少個什么引導基金、產業基金,而是要吸引更多民間的優秀GP管理人來做這事,”他說,“我覺得是要市場化。”
同時,陳瑋還指出,金融牌照格局已定,武漢“不可能搶過北京、上海、深圳”,但在股權投資上,中國的發展還是相對初期的,“武漢應該有所作為”。
李儒雄則希望,武漢下一步不僅能在“創投二級市場”上有實質性探索和突破,還要聚焦產業優勢加快創投改革,奏好“三步曲”——
吸引聚焦前瞻性的新經濟龍頭企業落戶,并把中高級人才一同帶到武漢;圍繞生態鏈發展,這些企業中會有一批高管出來創業,這些人的創業成功率更高,資本的回報率也更會高;賺了更多的錢,本地創投企業會有更多投入,同時也會吸引更多外地創投公司到武漢“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