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中國五礦集團舉辦的“2022中國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高端論壇”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張江峰表示:“‘十四五’期間,全球對于鋰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預計全球鋰產量與消費量每年的增速約為30%。”與會專家認為,面向未來,企業既要加強國內資源勘探,更要注重原生資源集約化高效開發,加大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
供需錯配催生投資熱潮
近日,雅化集團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興晟鋰業擬以不超過9290.47萬美元的總對價收購普得科技70.59%股權,間接持有其控股子公司KMC公司60%股權,KMC公司擁有Kamativi礦區鋰錫鉭鈮鈹等偉晶巖多金屬礦100%礦權。
贛鋒鋰業日前公告稱,擬收購Lithea公司不超100%股權,后者主要資產為阿根廷薩爾塔省的兩塊鋰鹽湖資產,交易對價不超9.62億美元。
中礦資源日前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將持續發展海外固體礦產勘查和礦權開發,在全球范圍內繼續獲取鋰、銫、銣等礦種的優秀礦產資源,繼續擴大礦產資源優勢。
“消費端需求爆發式增長和原料端短缺,造成階段性的供需錯配,不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成本,也催生了新一輪鋰資源投資熱潮。”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段德炳在論壇上表示。
“雙碳”戰略將引領新能源汽車持續高質量發展已是行業共識。上汽集團副總裁陳德美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550萬輛,“十四五”期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過25%。
加速產業鏈創新升級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材料生產國,并且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張彥通在論壇上表示,“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電池材料產業將成為未來贏得全球產業競爭話語權的重要優勢產業。”
中國五礦集團副總經理焦健直言:“新能源材料作為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和底盤,直接影響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水平。”
因此,資源保障問題也隨之而來。段德炳建議,一方面,既要加強國內資源勘探,強化找礦行動,更要注重原生資源集約化高效開發,加大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另一方面,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境外資源的獲取與共享開發的力度,提升資源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在中國五礦集團先進材料首席科學家、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嚴大洲看來,“雙碳”目標驅動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技術創新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途徑。
焦健提出,要瞄向高端,加速產業鏈創新升級。既要把握當下,穩住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更要放眼未來,聯合各方科研力量,加強在基礎研究及共性技術難題方面的投入,推動產品服務向高端化邁進。
“面向未來,產業鏈上下游領軍企業應在資源、資本、技術方向等重大戰略問題上構建創新共同體,不斷提升我國在產業關鍵環節的控制力。”焦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