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大漲,大型科技股、中概股集體上漲,此前港股科技股亦大漲。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了上市公司財報和券商最新研判,判斷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是否迎來投資機會。
阿里百度業績超預期
帶動科技板塊普漲
5月26日,阿里巴巴發布2022財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2022年1月~3月,公司實現收入2040.52億元,同比增長9%。百度一季報同樣亮麗,實現收入284.11億元,歸屬百度的凈利潤38.79億元。兩者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引爆科技板塊上漲行情。
數據披露后,當日阿里巴巴、百度美股雙雙大漲14%以上。5月27日,阿里巴巴、百度港股大漲逾12%。其他科技股接連上漲,拉動恒生科技指數大漲3.8%。主題基金因此表現不俗。重倉持有阿里百度的中概互聯ETF漲近6%;香港科技50ETF、香港科技ETF漲逾4%。
有分析指出,中概互聯板塊、科技股大漲,主要是受外圍消息利好以及板塊關鍵成份股業績優于預期影響。將時間拉長,在中央財經委召開會議之后,4月27日至今中概互聯ETF、恒生互聯網ETF累計漲逾10%;恒生科技指數ETF、港股科技50ETF漲逾9%。
逾45億資金流入科技賽道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加倉
實際上,各路資金在科技賽道埋伏已久。數據寶統計,近1月(4月27日至今),恒生科技指數ETF、恒生互聯網ETF份額分別增長30.06億份、26.8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兩者分別獲得15.82億元、12.02億元的資金凈流入。
同期中概互聯ETF份額增長12.78億份;港股通50ETF、港股通互聯網ETF和港股科技50ETF份額增長均在5億份以上,上述6只ETF累計資金凈流入逾45億元。
浙商證券認為,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恒生科技迎來估值底、政策底、盈利底共振,恒生科技迎來轉折點,進入戰略配置窗口。
不少明星基金經理一季度也對港股科技股進行了加倉。張坤旗下、“含港量”非常高的易方達亞洲精選一季度增持阿里巴巴77萬股,重回第一大重倉;同時對騰訊、京東、美團等也均有增持。另一只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一季度增持美團540萬股,目前美團排在重倉股第十位,占比基金凈值5.02%。
丘棟榮旗下的中庚價值領航一季度調倉幅度較大,最新第一大重倉股不再是兗州煤業股份而是美團,633.68萬持股均在今年1月~3月買入,占比達到10.04%;同時他還增持快手806.7萬股。謝治宇旗下的興全合宜一季度也大舉增持快手,凈買入623萬股。
32只ETF重倉港股科技股
數據寶統計了重倉港股科技股的ETF名單,共計32只基金上榜。行情方面,近1月重倉港股科技股的ETF實現普漲。其中,居首的銀華恒生港股通中國科技ETF累計上漲10.24%;其后11只ETF凈值漲幅超過9%。
重倉港股科技股的基金以小規模偏多,截至一季度末,32只基金中,12只基金規模不足億元。百億規模以上的基金僅有一只,為華夏恒生ETF,規模151.31億元;第二位的華夏恒生科技ETF規模也接近百億。
從一季度重倉情況來看,基金重倉持股的前十大港股科技公司依次為:騰訊控股、美團-W、快手-W、金蝶國際、舜宇光學科技、小米集團-W、海爾智家、中芯國際、閱文集團、華虹半導體。機構對于互聯網大廠關注較高,有59家機構評級騰訊控股,40余家機構參與美團、快手評級。
上述個股中,6股已發布一季報。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兩家芯片廠商業績實現高增長,增幅分別為211.39%、181.49%。華虹半導體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各個技術平臺產品以及芯片的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