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個人投資者準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置資金門檻。自規則發布之日起,投資者即可預約開通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權限。
同時,全國股轉公司修改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準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為100萬元。
北交所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與科創板齊平,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表示,截至7月末,科創板累計開戶數已達789萬戶,而截至去年末,參與精選層股票交易的投資者不到170萬戶,考慮到北交所“專精特新”的市場定位和吸引力,預期后續北交所開戶數將是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同時,創新層開戶數也將有大幅度上漲。投資者戶數疊加市場規模提升,精選層流動性有望迎來較大改善。
北交所:50萬元+2年以上投資經驗
為保障北交所市場融資交易功能有效發揮,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營造良性市場生態,培育市場理性、長期的投資文化,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響應市場呼吁。
北交所開市后,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為開通交易權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資產50萬元,同時具備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
在北交所開市前已開通精選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將自動平移至北京證券交易所。
同時,北交所將堅持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具有新三板創新層和基礎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范圍將包含北交所股票。
諸海濱表示,按照上交所2020年末投資者持倉結構數據來看,50萬市值以上的投資者戶數有332萬戶,再考慮到深交所市值及投資者在銀行體現其他金融資產,符合這一標準的投資賬戶數將更多。預期后續北交所投資者會較332萬戶更多,相比現在有幾倍的增長。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規則發布后至北交所開市交易前,投資者參與精選層股票交易仍需滿足100萬元證券資產標準。同時,為便利投資者,即日起投資者可向其委托的證券公司申請預約開通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權限。
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北交所50萬的門檻,給了更多投資者可以分享優秀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紅利。但要注意,中小企業依舊具備成長風險較高、發展不確定性較強等特征,投資者需要堅持以真實價值判斷為原則,警惕投資風險,客觀理性看待。
記者了解到,與規則發布同步,北交所已著手指導各證券公司制定完善適當性管理的制度流程,有序推進投資者預約開戶,做好投資者的風險揭示工作,為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交所平穩開市創造良好條件。
新三板創新層:降低至100萬元
與北交所同步,全國股轉公司于今日修改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準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為100萬元。
全國股轉公司新聞發言人表示,此舉旨在實現北交所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更好促進創新資本形成,著力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
張奧平表示,降低創新層門檻,再一次體現北交所是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新三板各層級將實現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在注冊制改革的大方向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將向著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本次規則發布后,前期已開通精選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范圍將自動擴大到創新層股票,無需投資者另行申請。北交所開市后,具有新三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范圍將包含北交所股票。
新三板是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探索,從過去八年多的探索實踐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作為市場的重要基礎制度,為市場平穩發展和各項制度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啟動的新三板改革落地后,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投資者準入門檻分別為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截至今年8月底,新三板市場投資者規模達到改革前的7倍,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市場發生了趨勢性結構性向好變化。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股轉公司已著手指導各證券公司持續完善適當性管理的制度流程,扎實細致做好新三板創新層投資者交易權限調整工作,為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交所平穩開市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