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冊制改革等市場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A股市場“能上能下”渠道日漸通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年內共有331家企業首發上市,另有18家企業退市。企業發行上市效率明顯提高,市場加速出清效應也愈發明顯,上市公司“含金量”不斷提升。
“重新上市制度有助于化解退市實踐中的風險、瓶頸和困難,也給已退市企業第二次機會,使其‘愿意下’‘能夠上’。”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當前IPO保持常態化發行,退市制度得到嚴格落實,A股市場化程度及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改革多頭并進、市場有序進退,將真正激活資本市場的“一池春水”。
匯綠生態獲批重新上市
8月20日,深交所作出同意匯綠生態股票重新上市申請的決定,匯綠生態應當在三個月內完成重新上市的所有準備工作并進行上市交易。至此,第三只重返A股市場的個股誕生,與此同時,匯綠生態也成為首家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民營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匯綠生態的前身為六渡橋,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00年,證券簡稱變更為華信股份,后因連續3年出現業績虧損,于2005年終止上市。2014年,公司實施破產重整,匯綠園林原全體股東作為重組方,將100%股權分次注入公司,于2016年完成重整相關計劃,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園林工程施工、園林景觀設計及苗木種植等。2019年6月19日,匯綠生態向深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請。
重整后的匯綠生態,2018年至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8094.92萬元、8275.54萬元、8678.91萬元;營業收入分別為7.41億元、7.69億元、8.14億元;2020年度末,凈資產為11.11億元,符合重新上市的財務指標條件。
深交所表示,重新上市制度作為退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的退市公司提供重新回歸A股市場的制度安排,對于暢通退市渠道、緩解退市風險、維護投資者權益具有積極意義。
在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看來,注冊制下,退市企業重新回歸A股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滿足相關要求,退市公司有意愿、有資格,是可以申請重新上市的。
“在IPO常態化、退市常態化的背景下,未來申請重新上市的企業數量將會越來越多。”付立春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企業通過重組、做強主業、資源整合等方式,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實現重新上市,將對其他退市公司產生較好的示范效應,也為建立更順暢的“能上能下”市場常態化機制提供了基礎和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匯綠生態目前還存在應收賬款余額較高、收入波動性較大等需要關注的行業風險因素。對此,深交所已要求公司予以充分披露說明,投資者需認真閱讀公司后續披露的相關公告文件,全面了解公司在宏觀及微觀層面的主要風險,理性合規參與交易,避免盲目跟風炒作。
對申請重新上市公司嚴格把關
退市后重新上市在A股市場已有兩個先例。一家是長航油運,因長期虧損于2014年從上交所退市,2019年以“招商南油”的身份重返A股;另一家則是因“主動退市第一股”而被熟知的二重重裝,在更名為國機重裝后,于2019年向上交所提出重新上市的申請,2020年6月鳴鑼回歸。
但并非所有的退市企業都有機會重返A股市場。退市公司申請重新上市,需要符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的申請條件,并提交申報材料。對于企業因觸及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被強制終止上市的,不得申請重新上市。
深交所表示,申請重新上市的公司,應當專注主業、改善基本面,真正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和增長潛力。對于只是形式上滿足條件,但實質上主業不突出、治理不健全、運作不規范的公司,深交所將嚴把市場“入口關”,依法依規不予受理或不予同意其重新上市。
分析人士表示,對申請重新上市的公司嚴格把關,是對投資者負責,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鞏固市場主體良好基本面的重要舉措。不只是重新上市,在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嚴把“入口關”已是必然監管趨勢。
“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是證監會2021年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必須”原則中的內容。今年以來,目前共有331家公司首發登陸A股,IPO保持常態化發行。與此同時,IPO撤單數量大增,截至8月9日,科創板和創業板累計近130家企業撤回上市申請。
“進退有序”市場生態逐步形成
市場實現動態平衡,不僅要把好“入口關”,也要暢通“出口關”,形成能進能出、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隨著去年年底退市新規的落地,A股市場“應退盡退”正在得到貫徹落實,市場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初步形成。
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16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8家觸及財務退市指標,6家觸及“1元退市”指標,北訊退、斯太退則是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暫停上市后的首個年度報告,收到交易所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此外,*ST航通因連續3年凈利潤為負,選擇主動退市,營口港則因被大連港吸收合并而終止上市。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市場出清能力不斷加強,績優股與問題股的分化愈發明顯。注冊制的加速推行以及從嚴的退市制度使得“殼資源”價值降低,退市常態化、退市標準多元化使得這部分企業無處藏匿,未來通過市場化方式退市的企業陣容將進一步擴大。
作為退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新上市制度給予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完善治理結構、滿足相關標準的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機會,是疏通退市渠道、形成公司“能上能下”良性循環的重要途徑。
專家表示,新證券法落地實施,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市場化、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形成,在多方合力作用下,A股市場中“劣幣”出清速度將不斷加快,“良幣”登陸市場的機制也會不斷優化,企業上市、退市、重新上市的路徑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