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業績快報披露,公司2020年度未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32億元,而上一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94億元。
談及業績增長原因,中芯國際表示,2020年受益于消費電子、信息通訊等行業需求強勁,芯片用量上漲,晶圓代工行業產能整體緊張,成熟制程需求旺盛,公司全年營收實現增長。在實體清單影響下,公司將加強多元平臺開發和布建,并拓展平臺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去年11月,中芯國際披露登陸科創板以來首份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30.2%;同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億元,同比增長168.6%。
展望2021年,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表示,因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公司在采購美國相關產品或技術時受到限制,給公司全年業績預期帶來了不確定風險。公司給出的全年預期,是基于運營連續性不受影響這個假定前提。出口許可申請必須根據流程走,需要時間,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基于此,公司全年收入目標為中到高個位數成長,上半年收入目標約21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標為10%到20%的中部。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則評論,目前晶圓代工行業產能緊張,特別是對成熟制程的需求依然強勁,預計公司成熟產能將持續滿載。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公司預計今年資本開支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藝的擴產,小部分用于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及其它。產能建設方面,我們計劃今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于4.5萬片。在實體清單影響下,我們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臺開發和布建,并拓展平臺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同日,公司披露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的公告,2月4日起,劉明獲委任為公司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相關簡歷顯示,劉明現年56歲,于1985年獲得合肥工業大學的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學士學位,于1988年獲得合肥工業大學的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碩士學位,并于1998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電子材料專業博士學位。劉明在半導體行業的33年職業生涯中,為微/納米加工、NVM器件和電路、模型和模擬以及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她擔任許多重要的學術職務,其中包括IEEE電子器件協會(EDS)北京分會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