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過去四十多年里所接觸和深度采訪的諸多知名投資者,其中就包括為中國投資者所熟知的價值投資“大師級”人物查理·芒格!在作者的文字中,我們可以通過巴菲特、比爾·蓋茨、比爾·米勒、莫尼什·帕伯萊(Mohnish Pabrai)等諸多投資人之口,了解芒格睿智之外,更為生活化的一面。
以下文字節選自該書第八章《別做傻子》(有編輯和刪減),以饗讀者。
Daily Journal股東會“朝圣”芒格
我旅行了3000英里,只為做一個與查理芒格的10分鐘的采訪。我早到了會場1個小時,心懷一種緊張的期待,等著被老人“傳喚”。這是2017年的2月15日,芒格南下洛杉磯市中心,是為了參加Daily Journal的年會。
芒格是這個不知名出版商的主席,但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伯克希爾的十億美元身價的副董事長、巴菲特超過四十年的合伙人。出生于1924年的芒格,是這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組合的一半。
芒格同意在大會開始前和我做簡短的交流。因此我站在公司總部會議廳的外面,看著大廳逐漸被他的“朝圣者”們所充溢。
與會的人們包括李錄,莫尼什·帕伯萊(Mohnish Pabrai),弗蘭克·羅瓊(Francois Rochon),惠特尼提爾森(Whitney Tilson),克里斯·戴維斯(Christopher Davis),和弗朗西斯·周(Francis Chou)等舉世聞名的投資者們。
一個在我們中間流傳的笑話是,在這里沒人在乎Daily Journal。當與會者們進入總部大廳,他們需要簽到并記錄他們所持有的Daily Journal的股數。幾乎所有人Daily Journal的持股,都是零。像我一樣,他們從大老遠跑過來,是為了浸潤在這位93歲老人深刻而尖銳的機敏和智慧中。
“芒格的智慧可以甩巴菲特幾條街”
采訪芒格既激動人心又令人有些緊張,因為他素有脾氣古怪并令人敬畏之譽,且總能敏銳地察覺任何邏輯的謬誤,并直言不諱地指出。
巴菲特曾說,“芒格能比任何人都更快且更準確地分析和研判任何類型的交易。他能在60秒內看出任何確鑿的弱點。”
巴菲特還說芒格擁有“最好的30秒內判斷的大腦…他能在你說完一句話之前就捕捉到所有你想表達的內核。”
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曾評價芒格道,“他是我所遇見過的最博學的思考者”。
芒格能讓很少偶像崇拜的人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帕布萊曾說芒格的智慧可以甩巴菲特幾條街,并笑著回憶芒格與另一位加州理工大學的諾獎得主同臺講演時的情景:“那哥們就像一只毛線不懂的蝦爬。你能明顯看到對比——傻蛋坐在這邊,而真正的大腦在另一邊。”
帕布萊補充道,芒格的天賦給了他巨大的先發優勢,而他每周總結幾本書,并跨越多個學科整合知識,更加強了他的自身優勢,“超人的大腦疊加高強度的數據輸入讓芒格給人的感覺好像他已經在地球上活了300年了。”
芒格“糟糕的外交手腕”
但之所以我對與芒格面談誠惶誠恐,還有另一個原因。即便是對他深深景仰的人也不得不承認芒格有時候可以直白到有些粗魯。
弗朗西斯·周曾經笑著跟我說過這樣一段芒格的軼事:他的一位資產管理界的朋友經常去奧馬哈和加州聽芒格布道。
有一天,這位朋友在電梯里碰到了芒格。他激動地叫道,“查理,你是如此地鼓舞著我!這些年,我從你身上學了太多的東西!”芒格只是輕蔑地回了一句:“所以呢?(So?)” 然后他就轉身離開了。
比爾米勒回憶他在紐約街頭遇到芒格的經歷:“我說,‘查理!’!”
查理看著我問了一句:“你他媽是誰?(Who the hell are you?)”
米勒介紹了他自己,并提醒查理他們曾在一個行為金融會議上碰到。
“然后查理說,‘哦,對哦!’ 他回頭對他太太說,‘你先去酒店吧,我和比爾逛逛…’ 然后我們大概在街上一起逛了1小時,聊了不少東西。但最搞笑的還是他那句‘你他媽是誰?’”
然而最令我津津樂道的關于芒格的糟糕外交手腕的故事還是來自于巴菲特,而這個故事本身是巴菲特在2008年與帕布萊和蓋斯皮爾(Guy Spier)的午餐中分享的。
一只眼睛是玻璃眼的芒格到訪了一個當地的機動車輛部門(DMV),而該部門的一位官員不識時務地問了芒格:“你仍然只有一只好的眼睛嗎?”
芒格回答道:“錯。我剛長了一只新眼睛出來。”
“想領先他人,只要不犯蠢,活得久就行!”
盡管如此,帕布萊還是給我吃了顆定心丸:“查理是個很柔軟且關心人的人。他外表確實看上去有些硬。但你一旦走進他的世界,你會發現他是個美麗的人。”
芒格的女兒莫利是個律師和慈善家,補充說芒格這些年來更加柔軟了,“他確實有尖刻的一面。我想當他年輕的時候,那一面展現得更加明顯。”
不論如何,我還是精心準備了我們短暫的面談。當我仔細審閱他幾十年來的演講,手稿,和其他思考時,我發現了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克隆的睿智行為:他始終如一地試圖減少潛在“愚蠢思考”(Foolish Thinking),“弱智行為”(Idiotic Behavior),“非原創性犯錯”(Unoriginal Error),和“標準類蠢”(Standard Stupidities)的可能。
舉例來說,在2015年的另一場股東大會上,芒格嘲諷學界廣泛傳播的有效市場假說。
“我知道這就是扯蛋(Bullshit)”,他說,并補充說他“從不相信伊甸園里有一條會說話的蛇。我對識別蠢話有天賦。我沒有什么別人所不具備的洞見。我只是比別人更執著于避免愚蠢。其他人試著變得更聰明。我所嘗試的全部,就是不做蠢事。我發現你要是想在生活上領先他人,你只需要不犯蠢,活得久就行了。不犯蠢其實要比大多數人想得更難。”
世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主要聚焦于避免犯蠢似乎是一個有趣的悖論。但就如我們將看到的,無論在市場上還是生活中,這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