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這個大家庭中,美企谷歌就相當于所有使用安卓系統手機廠商的家長,由它來出最基礎的代碼作為“地基”,而其他手機廠商被允許在此“地基”上建造自己的生態系統,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現在安卓用戶超20億的用戶群體。可就在前年,幫助谷歌打天下的華為被剝奪了“地基”的使用權,致使華為多年建造的生態系統正在逐步衰退。
如果華為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和解,想辦法重新并入安卓生態,代價是跟谷歌低頭。另一種是在谷歌旁邊另起一座大廈,從打地基到建造生態,所有的事情都靠自己完成。從商業角度看,選擇第一種是對雙方影響最小的,可是華為偏偏選擇了第二條路,這也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一經發出,便受到了國內媒體的大量追捧,甚至央視都說鴻蒙的出現,可能會打破安卓和IOS對手機操作系統的壟斷,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可是熟悉鴻蒙的人才清楚,想要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鴻蒙還需要經歷兩場硬仗,一場是吸引更多的手機廠商,另一場是兼并更多的物聯網設備。
按理說,當目標明確時,只要照著規劃走就行了,可是鴻蒙面對的不是一般的困難。從安卓系統脫身后,鴻蒙相當于是從零開始,這時候不僅需要盡快讓華為手機用戶適應鴻蒙,還要盡可能多的從安卓陣營拉來人。遺憾的是,國內除了魅族之外,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手機廠商敢公開支持鴻蒙,第一條路眼下來看走不通。
因此,留給華為的路只有第二條可走,可是這條路實際也并不好走。上個月鴻蒙發布的消息顯示,接入鴻蒙系統的設備超過3000萬,可鴻蒙的目標是年底實現3.6億臺設備的接入,如果按照這個速率來推算,華為年底也僅僅只能達成2億的用戶量,完全無法擺脫16%市場占有率的生死線。
更讓人生氣的是,在鴻蒙擴充生態圈的關鍵時刻,已經成為華為對手的谷歌,卻突然宣布了一則新政,以后將逐步替代應用程度的方式,由以前的apk模式來轉變為性能更強的AAB模式。
別小看只是應用程序模式的轉變,但這也會影響華為鴻蒙系統應用程序的適配流暢度,畢竟華為鴻蒙是一個嶄新的系統,經不起太大的風浪。更因為谷歌這一次的要求是具備強制性意味的,這條政策要在8月正式實施,因此外界猜測,谷歌這是故意將目標直接指向了鴻蒙,意圖將鴻蒙崛起的態勢扼殺在搖籃當中。
正當大家都為華為鳴不平的時候,華為高管的解釋讓這件事告一段落,王成錄澄清誤會后終于把話說清楚了。華為高管王成錄也注意到了網上的說辭,但王成錄對此不僅予以否認,而且還明確強調,谷歌提出的模式改變不會影響到華為鴻蒙的生態運行,并且谷歌的理念跟華為的原子化服務很相似。
事實上,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谷歌這一次并不是針對華為,但是可能在某些時間節點上可能落后于華為鴻蒙了。先看模式的轉變,早在2018年時谷歌就提出過要轉變模式,自然就不存在針對鴻蒙的可能性。
此外,行業的分析師也指出,谷歌之所以放棄之前的模式,某種程度上也可能是為自己的物聯網FuchsiaOS系統在鋪路,這恰好說明在兼容物聯網這個時間節點上,谷歌落后于華為鴻蒙了。
總體而言,通過華為高管王成錄的解讀,我們能明確一件事,即便是更改模式過后的安卓,也不會對華為的鴻蒙系統生態造成影響,至少從這一點來說,現在的鴻蒙還是安全的,擔心華為的網友可以將心放在肚子里了。(邯鄲微信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