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火了,暴風雨卻來了。
7月14日,深圳跨境電商大賣家“有棵樹”回復《21CBR》記者稱,針對亞馬遜大批量“封號”,公司正在申訴溝通中,期盼“解封”。
近340個店鋪被封、1.3億元資金被凍結,此舉事關有棵樹的存亡。“如果賬號申訴回來了,庫存和資金可以提取,如果沒有申訴回來就沒了。”從事跨境出口的李明亮告訴《21CBR》記者。
有棵樹的危機并非個例。
今年以來,國內多家知名亞馬遜“大賣”(包括帕拓遜、傲基、通拓)紛紛中槍,封號事件接連爆發。有人稱,這是一次“跨境電商行業的大地震”。
“我的賬號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嗎?”大批亞馬遜賣家陷入恐懼中。
一個開放的數據庫揭露,約有20 萬- 25 萬用戶和亞馬遜市場供應商,涉嫌參與虛假產品評論行動(刷好評)。市場傳聞,約20萬個賬號已列入亞馬遜“暗殺”名單,封號潮將持續到9月底。
愈演愈烈
每年平臺旺季來臨前,亞馬遜封號是高發事件。
“通常情況下,亞馬遜會先封一些賬號,然后大批量封號。今年的封號,率先爆發于行業大賣,形勢變得嚴峻。”李明亮說。
兩個月前,帕拓遜突然遭封號,圈內嘩然,其在亞馬遜平臺一度拿下606個Best Seller(BSR)產品,一度是跨境通的“現金奶牛”。今年3月,為緩解現金流緊張,跨境通以20.2億元將其出售。
隨后,封號成燎原之勢。
5月,傲基科技的亞馬遜店鋪商品被大量下架;6月,通拓科技賬號被關,凍結金額1098萬元;7月,有棵樹新增被封或凍結站點數約340個,占到實際運營站點數的3成左右,凍結資金約1.3億元。
遭遇封號的大賣,業績規?;驹诎賰|級,涉及十余家企業的40余個品牌,大部分是3C類產品。有行業人士稱,會有更多中小賣家被封號。
按帕拓遜、傲基兩大品牌垂直類目的銷售情況,亞馬遜每暫停一分鐘,損失都以萬為單位。大規模封號一旦波及中小賣家,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大賣們已深陷內外交困。
封號風波有前車之鑒。2019年,一家美國律所投訴侵權,帕拓遜品牌的Mpow產品全部下架,沒過多久,賬號恢復正常。
不過,5月突遭封號至今,帕拓遜并未拿回賬號,只有高層回應,“現金流和經營正常,正積極推進賬號恢復事宜”。
據天澤信息的公告,自2021年2月以來,有棵樹在職員工人數,從年初的近 2800人下降約1400人,其中主管(含副主管)級別以上離職人員近 280人。
有跨境電商人士稱,“有棵樹的業務團隊年初有1500人左右,現在剩下不到200”。
“大賣們積壓的貨一般都在海外倉,只能銷毀、轉贈或者寄回,一般委托海外公司直接處理掉,因為多是零售品,貨品價值不高,如果寄回,運費翻倍還要清關,特別麻煩。”阿里國際站的曾宇告訴《21CBR》記者。
生存法則
大規模封停中國大賣,亞馬遜給出的理由是,賣家涉嫌偽造商品評論。
5月,在帕拓遜和傲基相繼被封號后,亞馬遜發布一封“致全體賣家信”稱,明確要求賣家不可濫用評論,而部分賣家違反了規則;如果賣家認為判斷有誤,可通過申訴渠道澄清,并提交如何糾正違規行為的方案。
此番表態,將亞馬遜平臺的“刷單”問題推向風口浪尖。
爭議在于平臺運營規則的變化。
2020年,亞馬遜改變顯示搜索結果的方式,即根據商品listing排名進行推薦。通常情況下,排名較高的產品比排名較低的有更高的正面評價,優化listing成為平臺賣家暗自較量的點。
“你在優化,所有的競爭對手也在優化listing。想在競爭中占優,外部流量是很好的選擇。”一名亞馬遜電商人士介紹,賣家想自己的listing排名更高,一個慣例是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標客戶在哪里,并將流量導向登陸頁面。
這觸碰到亞馬遜底線。
有消息指,帕拓遜、有棵樹等遭遇封號的行為,包括贈送禮品卡、虛假評論以及有意從平臺向自營站點導流等。
行業內外也有意見分歧。
“做亞馬遜有幾個不刷單的?”李明亮向《21CBR》記者表示,“在平臺規則下,刷單或許會死,不刷只能等死”。
有棵樹一日之間就新增凍結賬號340個,業內有指亞馬遜的封號規則是“品牌連坐”,即同一品牌下的授權賬號屬于同一控制人,只要其中一個店鋪被坐實虛假評論或操控評論,則同一品牌下的店鋪全部被封。
有賣家爆料稱,封號不會止步于品牌授權店鋪,還會延伸到品牌持有人,殃及持有人名下的所有品牌店鋪。
就操作細節僅限于猜測,未得到亞馬遜官方確認。
祥峰投資合伙人趙楠認為,中國跨境大賣要堅持長期主義價值。
“在亞馬遜上,3C、數碼、掃地機器人等類目競爭激烈,免不了有人采用投放‘黑科技’或有刷單、刷評論、開海量賬戶等現象。”趙楠告訴《21CBR》,新的生存法則已經到來。
“我們從成立起,亞馬遜站點上只有一個店鋪,我們不會做任何觸碰紅線的事情。”安克創新Anker有關人士回應《21CBR》記者稱。
李明亮認為,這對肅清行業生態來說是好事。
“賣家活著對亞馬遜有利無害,不會無緣無故被封號。被封大賣自己清楚,要么刷單,要么用了別的黑科技。”
拐點已至
站在當下,封號危機的實質性影響正在擴大。
跨境電商本一片大好,1-3月進出口金額4195億元,同比增長46.5%。李明亮表示,亞馬遜率先向大賣“開刀”,其余賣家陷入恐慌。
目前,封號多涉深圳跨境電商龍頭,賽維、傲基、通拓、有棵樹號稱“華南四少”,舉足輕重,結果無一幸免。
“封號事件之后,華南地區大賣重創,不排除市場會有華東、華南賣家地位互換的可能。”財經作家朱秋成接受采訪時表示。
封號事件也震動資本市場。6月中旬,因部分店鋪暫停銷售,星徽股份次日開盤暴跌20%,收跌超11%。
此輪被封的賣家大部分是有上市計劃,進程或將擱淺,估值將承壓。
謀求新生存路徑已箭在弦上。
在出海方面,Anker和SHEIN呈現了兩種不同模式——平臺賣家和獨立站,也提供了參考范本,尤其獨立站呈現爆發趨勢。
有調研數據顯示,疫情爆發至今,高達92%跨境賣家已在或想在Shopify上建站,42%的賣家由第三方平臺轉型到獨立站,自主打造品牌,握營銷推廣的節奏,店鋪運營過程中回款可控。
這帶動了Shopify業績飛躍,2020年一季度,其GMV已達174億美元,同比增長46%。
“跨境電商的不穩定性和潛在風險也提醒我們,要嘗試不同市場、不同渠道,把風險降到最低。”有從業人士說。
在趙楠看來,獨立站的機會大,對于創業團隊來說,門檻也越來越高,“獨立站的用戶留存,沒有亞馬遜的站內生態那么好解決,需要更多維度的用戶精細化運營,以及在品牌的持續投入。”
曾宇告訴《21CBR》記者,這些大賣最急迫的是收拾爛攤子,核心在于解決人和貨的問題,“國內的業務團隊要解散,工資要發,賠償要給,國內供應商的貨款要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