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精品视频一区,亚洲欧美韩国,男女视频在线,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歡迎訪問財經股市網
首頁 > 科技 > 正文

記者實測20款主流貸款App后遭營銷“狂轟濫炸”,是誰泄露了個人信息?

科技來源:界面新聞2021-05-21 09:50

  1

  貸款App真的能讓借款人省心、放心、安心嗎?答案或許令人沮喪。

  在界面新聞記者近期親身體驗20款主流貸款App的借款審核流程后(詳見報道《實測丨20款主流貸款產品集體“卸妝”:花唄借唄們的真實利率究竟是多少?》),卻遭遇多個貸款平臺營銷不甚其擾的“狂轟濫炸”。

  在不同程度違規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環境中,作為貸款App用戶,不僅十分被動,甚至到最后也無從查證是誰在泄漏個人信息,侵害自身隱私安全。

  與此同時,不少平臺在申請借款流程中槽點滿滿,存在“不給權限不讓用”、“注冊容易注銷難”、過度索取信息權限等問題。

  不給權限不讓用,注冊容易注銷難

  界面新聞記者親測發現,在打開貸款App第一時間,就會跳出“是否同意獲取設備信息,包括讀取通話狀態、移動網絡信息”的選擇頁面。如不同意授權,部分App則顯示,“很遺憾無法提供服務”。

  后續彈出的授權事項還包括,同意讀取通訊錄、定位(位置信息)、通話記錄、信息(短信等)、相冊及媒體文件、日歷等等。如權限不開啟,App將無法正常使用,即所謂的“不給權限不讓用”。尤其在申請借款額度時,通通打開權限才能讓你跳轉到下一步操作。

  此外,部分貸款App賬戶注銷手續繁瑣,需要經歷注銷須知、注銷原因、身份驗證、刷臉認證、簽署協議等一系列步驟,“注冊容易注銷難”也成為了用戶體驗一大槽點。

  強制、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權限

  一款貸款App到底收集了用戶多少信息?

  為讓用戶“放心”交出個人信息,絕大多數貸款App還會在獲取用戶授權時,特別注明“保障用戶隱私安全”字眼,甚至放上公安部信息安全保護三級認證等以做背書。

  在查詢各家貸款利率時,部分貸款App和小程序要求用戶必須先上傳個人身份信息,等取得授信額度后才能查看利率。

  以招聯金融為例,首先需要輸入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同意個人征信授權書、信息授權協議和借款額度合同,其次是要錄制人臉識別視頻,之后的頁面顯示“你的初審額度為10000元,完善資料可能獲得更高額度,最終已審批結果為準”。

  此時,用戶仍無法查看借貸利率,還需要根據要求再填寫個人資料信息,包括聯系人(朋友、同學、同事),以及月收入、工作的行業和最高學歷。等提交完上述信息后,頁面會彈出“審批中”的進展流程,在下方還會提示,讓用戶進行工作郵箱認證提額,貸款頁面顯示完成認證有機會讓額度翻倍,“額度平均提升5萬”。

  在界面新聞記者輸入了公司名稱、工作郵箱和驗證碼后,最終貸款結果是“暫未通過”,無法查看個人授信額度和具體的產品利率。

  不過界面新聞注意到,在報道發出后不久,招聯金融App和小程序頁面對此進行更改,對產品利率信息明示,顯示“年化利率最低7.3%起”。之前測試的一些年化利率出現“躲貓貓”的產品,也在近期進行了整改,在產品頁面標明了年化利率。

  可問題是,一款貸款App應該收集用戶哪些必要信息?

  此前監管明文規定,金融借貸基本業務功能收集的必要信息主要包括手機號碼、賬號信息、身份信息、銀行信息、個人征信信息、緊急聯系人信息以及借貸交易信息等7項。

  其中,身份信息僅用于對借貸用戶進行身份識別和認證,緊急聯系人信息僅用于金融機構在借款人逾期不還時進行催款。網絡運營者應允許用戶輸入緊急聯系人信息,而不應強制讀取用戶的通訊錄。

  然而,在界面新聞記者實測過程中,申請借款額度除了要上傳身份證信息和錄入人臉識別外,還被要求從通訊錄中調取至少兩名親友的聯系方式,且在聯系方式一欄會自動跳出關于通訊錄讀取授權。

  在報道發出后不久,上述強制、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權限的行為,也引發監管部門注意。

  部分貸款App也因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未經用戶同意搜集個人信息等,被國家網信辦通報,責令限期整改,上報整改結果。涉及的網絡借貸App共48款,包括360借條、分期樂、平安好貸、招聯好期貸和馬上消費金融旗下安逸花、還唄、滴滴金融等。

  申請貸款被多次查詢征信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在確認借款頁面,通常還需要用戶勾選同意《征信授權及保送告知書》、《借款相關協議》等,完成后才會顯示個人的借款額度、分期方式以及對應的貸款年化利率。

  在簽署同意授權查詢征信的協議后,記者發現,在申請借款額度階段,并非所有公司查詢個人征信報告。測試樣本中,查詢征信的公司包括度小滿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小米隨星借、招聯消費金融、滴滴金融、今日頭條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測試后期,記者多次遭遇查詢貸款授信額度被拒的情況。

  一位頭部消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這是公司風控起了作用,由于用戶短時間申請了多家借貸公司的App授信,可能被判定為有多頭借貸風險,因此才會被拒。

  除了被平臺識別成高風險客群,記者注意到,借款人在填了很多申請信息但沒批下來后,往往會擔心個人征信受此影響。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通常分為:本人查詢、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貸后管理、貸款審批、異議查詢等。

  其中真正對征信有影響的是三類,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擔保資格審查。以記者實測為例,記者向貸款APP申請貸款額度,呈現在本人征信報告中的查詢原因為“貸款審批”。

  
 

  (圖:記者測試后查詢的個人征信報告明細)

  按照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員說法,征信查詢記錄自查詢日期當日起,保留2年。換句話說,記者征信報告中的查詢記錄在2年后才會被清除。

  針對多次查詢征信會否影響個人信用這一問題,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主要以各家金融機構判斷為準。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頻繁查征信會引起金融機構的注意,雖然金融機構會根據查詢原因來判斷具體情況,但多少會對個人信用產生影響。

  “如果這些記錄太多,會讓銀行判斷存在個人資金狀況緊張的嫌疑。還有一點,假設是申請貸款次數遠遠多于成功下款次數,這些記錄可能會被銀行認為是個人因素有一定的問題導致的,從而收緊貸款額度甚至不批額度。”

  貸款營銷狂轟濫炸,是誰泄露了個人信息?

  面對記者“只申不貸”,貸款App“窮追不舍”。

  界面新聞記者曾在一天內收到多個營銷電話和短信,提醒其史無前例的優惠力度、貸款額度以及以分秒為單位的到賬速度。例如“恭喜您激活xx貸額度xxxx元,現在借款最快1分鐘到賬,點擊http鏈接火速提現”等。

  滴滴金融曾接連兩天短信提示記者“借款流程尚未完成,本次借款通道即將關閉。”

  
 

  (圖:記者測試后滴滴金融發來的短信)

  在測試結束后的半個多月里,記者仍舊收到來自多家貸款平臺的短信和電話的業務推銷。

  令人詫異的是,除了收到測試過的App的電話和短信,還收到了一些從沒測試過額度的App的短信。從未測試卻發來貸款信息短信的平臺包括:樂享借、還唄、拍拍貸、省唄等。

  
 

  (圖:記者測試后收到的部分借貸平臺短信)

  還有貸款平臺客服多次打來電話,發放免息券并以“保留貸款額度”的名義誘導記者去平臺借款。

  “我們平臺這次給你審批的20萬額度只是暫時的額度,過一個月就會過期失效了,建議先把額度提現,保留額度,以后工作、生活和生意上就可以用了。”某借貸平臺客服稱,可以把20萬借出來,選擇隨借隨還的模式,再搭配上平臺發放的免息券,先借出來再還掉,額度就可以長期保留在賬戶中。

  在記者明確表示不想借貸后,接下來一段時間還是陸續接到客服讓記者“保留貸款額度”的電話。

  事實上,經過這一輪實測后,記者已無從查證是誰在泄漏個人信息,維權就更無從談起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新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普定县| 金平| 仁布县| 台中市| 寿宁县| 镇雄县| 钟祥市| 图木舒克市| 贺州市| 冕宁县| 开鲁县| 南通市| 寿宁县| 榕江县| 渝北区| 泽库县| 犍为县| 资源县| 响水县| 鄂托克前旗| 安陆市| 务川| 合阳县| 婺源县| 都兰县| 乌兰察布市| 中江县| 安新县| 邳州市| 金寨县| 江北区| 十堰市| 赫章县| 青州市| 宣城市| 马尔康县| 民丰县| 潜山县| 德惠市|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