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精品视频一区,亚洲欧美韩国,男女视频在线,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歡迎訪問財經股市網
首頁 > 科技 > 正文

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打造育人“融合力” 助推學生“創新力”

科技來源:科技日報2020-12-08 08:58
  通訊員 徐佐君 曹玉潔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求學期間摘得德國紅點獎和意大利A設計獎,自主學習五軸聯動雕刻機、3d打印機和激光雕刻機等的編程操作流程,畢業后帶領工作室參與中國航空工業某型號戰斗機飛控系統保軍等相關國家重要項目研究……在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方向2014屆校友王福兵看來,自己從出彩創新到成功創業的成長之路,得益于在校時學校和學院為提升學生藝術創新能力打造的好平臺。

  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孫波表示,青島理工大藝術與設計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響應“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的時代號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專業特點和生源特點,著力打造學生藝術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融通第一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實踐和社會資源平臺三個圈層,構建起“兩課堂深度融合、校內外協同聯動”的創新創業育人體系,為助力學子夢想起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平臺。

  

  致力教學“奠基礎”

  藝術展廳里琳瑯滿目的獲獎作品,小廣場上不時舉辦的各類專業展覽,文化長廊兩側風格不一的課堂作業……步入藝術與設計學院,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濃厚的專業氛圍和藝術氣息。“王偉業老師老兵系列畫展”“環境設計手繪展”“‘泥火匠藝、瓷韻風華’陶藝作品展”等有影響力的作品展,不僅成為學院課堂教學的成功展示,更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和美育浸潤的重要載體。

  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是培養人才的“第一課堂”。該學院始終致力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以高層次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青島理工大學第三次黨代會以來,該學院積極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申報設計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為抓手,在學科專業建設上發力,以社會需求和學生需要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不斷凝聚起向前的共識與力量。學院領導班子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和學生座談會,了解掌握“95后”“00后”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強化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引導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方式。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該學院建立起“1+N”的藝術特色教學模式,精心組織開展的“博藝致美”云端展會、“藝·匠”青島雕塑園展會等教學活動,實現了課堂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柔性耦合,令學生課堂體驗深刻,教學成果顯著。學院師生先后榮獲德國紅點獎、意大利A設計獎、韓國仁川國際產品設計競賽獎、日本大阪國際產品設計獎、山東省城市設計突出成就獎、泰山文藝獎、中國環藝學年獎、中國青年創意·設計精英獎、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注重實踐“強支撐”

  藝術類學子的靈感和創意從哪里來?該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發揮實踐環節對學生專業提升和思政教育的作用,多措并舉引導學子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該學院通過開設“藝術+科學”系列學術大講壇,定期舉辦傳統工具設計觀念史等高質量的學術報告會,將集思想性、創造性于一體的創作理念和優秀文化帶進課堂,引導學生樹立專業自信,奮力追尋“藝術點亮生活,科技引領未來”的藝術理想;建立“設計+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體系,以賽促思、以思促學,優化競賽資源配置,創建以“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工業設計大賽、全國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泰山設計杯等重大賽事為導向,以學院服裝設計大賽、廢物利用大賽、寫生展、“青小鯉”形象設計大賽、“創新·創意·創作·設計點亮生活”設計大賽等基礎賽事為根基的競賽模式,充分激發了藝術設計產業動力,促進教學成果轉化升級。

  育人先育心,樹人先樹德。藝術類學子要用專業服務社會、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秉持這一理念,學院開設了“藝堂好課”思政大講堂,定期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等講解治國理政、人民至上、文化自信、愛國奮斗等主題,引導學生將小我融入大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門門課程有思政。課程思政理念在學院也落地生根。在“老師畫老兵”的王偉業教授、“做歌唱祖國文藝輕騎兵”的張珊珊老師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主動投身藝術實踐,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實現用腳步丈量祖國、用創造詮釋擔當的青春誓言:疫情防控期間自發創作200余份原創微視頻、宣傳畫、動畫、攝影、征文等作品,用MV《祖國不會忘記》、歌曲《松花江上走來的初心和使命》等作品表達炙熱的愛國情,以“藝”戰疫,用藝術創作方式激發和傳遞正能量;近千人次以“藝術實踐工作坊”形式,深入全國各地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發揮專業特色,進行以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為主題的創意墻繪,參與山東省費縣第一書記村—北天井汪村的農產品包裝設計與宣傳,借助“直播”平臺銷售營銷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鎮特色農產品,為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的留守兒童開設繪畫、手工、剪紙、舞蹈、音樂等互動小課堂。

  

  協同聯動“向縱深”

  如何引入更多資源、形成育人合力,是高校在新時代教育供給側改革課題的應有之義。該學院充分利用校友項目資源和社會資源,推動院內院外、校內校外、國內國際的協同聯動,共謀發展、共繪新篇。

  在亞太手工藝文化周精品博覽會等國際文化活動中,該學院學子在老師指導下,現場演示手工木作、折扇、藤編、泥塑及核雕等傳統工藝。對于參與其中的青年學子而言,這樣的活動既開闊了專業視野,又增強了文化自信,獲益良多。

  近年來,學院加大與國內外藝術類院校的合作力度,先后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意大利佩魯賈大學、意大利佛羅西諾內美術學院等國外知名藝術院校,以及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在學生交流、科研合作、教師互換等方面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并長期保持密切交流和研討,在互動共贏中借鑒經驗、啟迪理念。

  “切題”共建、聯動“破題”的校地合作,則為該學院青年學子成長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實踐平臺和應用空間。2019年以來,學院先后攜手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文化創新基地,聯合市北區建立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深化創意資源與市場的融合,實現學院知識溢出及技術輻射與企業的產業平臺的效能優化,促進文創產業鏈的多維互動,為青年學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舞臺;

  東風吹來滿園春,百花齊放育人才。在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一系列育人舉措,讓王福兵等優秀學子不斷涌現,并輻射帶動著更多學子勇于追夢。畢業后成立“凌云志”設計工作室的王福兵,在忙碌工作的同時,熱心于以線上線下方式,與學弟學妹分享經驗、溝通心得:“我想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將母校教給我的告訴更多的學弟學妹,為母校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財經股市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QQ:2261036103,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新聞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南昌市| 旌德县| 库伦旗| 万安县| 岱山县| 界首市| 凤翔县| 轮台县| 辽阳市| 鄂尔多斯市| 邢台市| 阿巴嘎旗| 永春县| 抚州市| 将乐县| 乌苏市| 琼中| 桂林市| 宁南县| 界首市| 日土县| 民权县| 哈巴河县| 南平市| 昆明市| 古蔺县| 象山县| 和龙市| 鄱阳县| 万安县| 邹城市| 南京市| 翁牛特旗| 丽江市| 尉氏县| 景德镇市| 如东县| 邵东县| 洪洞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