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6時30分收盤報7.2825,較上一交易日小幅下跌106個基點。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則收復了7.30關口,日內升值超過200點。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11月2日報7.2197,調貶116個基點。
市場還在今日獲得了金融監管部門對人民幣匯率的權威表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1月2日上午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回應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走勢時表示:"我們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今年以來,得益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我們近年來堅持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相對穩定,對美元有所貶值,但對其他主要貨幣有所升值。未來,我們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幣值和購買力將保持穩定。"
“從中間價和監管層今天表態看還是釋放了維穩的信號,不過美聯儲加息在即,凌晨對12月加息節奏將釋放怎樣的信號,才是影響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勢的關鍵。”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北京時間11月3日凌晨,美聯儲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加息75個基點至3.75%-4%。這將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6次加息。隨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中金公司指出,本周四加息75個基點幾乎鐵板釘釘,但在金融風險與日俱增、年底流動性趨緊的背景下,不排除美聯儲在12月調整加息節奏的可能,但前提需要看到通脹和就業數據弱化。否則,貿然減速可能引發市場質疑,制造更多不穩定。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在11月8日中期選舉后美國經濟數據恐將快速轉弱,明年通脹中樞亦將大幅下移,因此美聯儲轉向的時間已不遙遠;歐洲能源供需平衡壓力最大的階段是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但預計預期最差階段出現在年內。進而,美元指數或于今年底到明年初見頂,此前美元或仍有最后一沖。美聯儲雖已“名鷹實鴿”,但年內大概率仍有不少于100BP的加息,即便美元指數于今年底到明年初見頂,全球“緊貨幣+緊信用”周期或仍將持續數月,這意味著新興市場的風險暴露不容忽視。
“與前期不同,10月以來人民幣貶值的核心驅動發生轉變,前期貶值壓力主要來自美元的強勢,近期在美元指數回落后,人民幣貶值幅度反而加深。與貶值壓力對應,似乎穩匯率措施也進去了年內發力的高峰。匯率工具箱儲備依然充足,重點仍在調控思路。人民幣匯率或仍處于高位震蕩,繼續單邊大幅貶值的可能性較低,但點位依舊很難判斷。”華創證券固定收益組組長、首席分析師周冠南在研報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