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億人次,4543.3億元——兩個數據的背后,是今年國慶假日經濟復蘇的強勁動能。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假期前7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18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543.3億元,同比恢復69.9%。
為助力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消費,銀行業都在忙些什么?《金融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家銀行除了紛紛在手機銀行客戶端推出假日專享優惠之外,還不忘采用多種形式加強防金融詐騙宣傳教育,保障居民安心過節。而相較大型銀行而言,中小銀行推出的節日主題理財產品更是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吃喝玩樂購盡在“掌”握
走進位于北京遠洋大廈的平安銀行智能新門店,大廳里的智能設備、超級柜臺充滿了科技感。廳堂主管蔣喆告訴記者,智能設備在“雙節”期間能夠極大地方便客戶辦理各類非現金業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銀行在假日期間對營業時間作出統籌安排,保障了線下網點金融服務不間斷。
而更多的金融服務實際上已經遷移至用戶的“掌中”。“雙節”期間,多家銀行重點發力手機銀行App,將金融服務與消費場景緊密連接,推出的各類營銷優惠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例如,“雙節”期間,招商銀行的“掌上生活”App餐券平臺連接了10萬多家優質餐飲商戶。一系列優惠活動,如周三用餐五折優惠、周六必享、全折扣賬單、名菜9分錢等,讓用戶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享受省錢的樂趣。
浦發銀行信用卡推出的“888雙節活動”,覆蓋節前、節中、節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為期8天的優惠活動。“我們意在利用長假契機,鼓勵和引導持卡人外出消費,持續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培育消費熱點,盡快讓消費‘熱’起來。”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銀行信用卡“百城千店食來運轉節”活動在“雙節”期間持續進行,持卡人可享支付滿減、電子優惠券、立減金、五倍積分等優惠。
防金融詐騙妙招助安心過節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人們的消費信心不斷增強,“雙節”期間,持卡人用卡頻率提升,額度需求較大,還款問題集中,這就更加需要提防詐騙分子借機“鉆空子”。
假日期間,北京市民張先生準備貸款買一輛新車,卻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稱其信用卡嚴重逾期,他已被錄入黑名單。由于擔心征信受損會打亂自己的貸款計劃,張先生趕緊回撥短信中的電話,并按照要求提供了卡號和驗證碼,隨后發現被騙。
為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多家銀行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防詐騙小妙招,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例如,交通銀行信用卡專家表示,節日期間是金融詐騙高發期,消費者應提高警惕,非銀行官方短信不要理會;短信中的電話不要直接回撥,如有疑問,應第一時間撥打信用卡背面的官方客服電話予以核實。
此外,隨著移動支付的盛行,信用卡詐騙不再局限于實體卡片,通過線上途徑盜取用戶金融信息進而實施詐騙成為常見的作案手法。因此,消費者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嚴格保護個人證件信息、密碼以及短信驗證碼。同時,注意在日常用卡過程中及時關注發卡機構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官方App和小程序,與發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及時了解用卡動態,從而擁有安全又有保障的用卡體驗。
中小銀行“雙節”理財產品受歡迎
“雙節”期間,部分銀行推出了節日主題理財產品,例如,農業銀行發布的一款名為“安心國慶”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230天,預期最高收益率3.37%;建設銀行則發布了3只與國慶中秋相關的理財產品,期限均為3個月到4個月,預期收益率在3.47%至3.55%。
不過,相較平時,大型銀行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優勢,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更加受到投資者歡迎。“相比國有大行而言,中小銀行的節日理財產品收益率顯得稍具優勢。”某城商行理財經理透露,該行推出的中秋、國慶兩款個人結構性存款,募集期自9月29日到10月7日,封閉期分別為138天、101天,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05%、4.1%。“早上發售,基本當天就搶購完了。”
此外,在記者詢問“雙節”理財產品的時候,幾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極力向記者推薦期限較長的養老理財產品。“該款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達5.5%,期限3年,產品年化收益率比節日專屬的理財產品要高很多。”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在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理財專家建議,部分風險偏好較低或者對于凈值型產品接受度較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國債等產品;同時,像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低風險產品也可以作為風險偏好較低投資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