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統計數據,今年1-6月份,哈爾濱自貿片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7.5億元,占全市進出口額的18.07%,同比增長279.1%;其中,實現對俄進出口總額2.94億元,同比增長153.4%。
先行先試:推出制度創新案例93項
今年7月底,哈爾濱市政府印發了《自貿區哈爾濱片區(新區)、哈爾濱綜合保稅區、哈爾濱臨空經濟區、哈爾濱內陸港聯動發展方案》,提出將在制度、產業、平臺聯動創新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激發“三區一港”疊加效應,推動“自貿片區+主要功能區”一體化發展,打造東北振興制度創新發展新高地。
事實上,自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掛牌以來,哈爾濱進行了一系列謀劃。例如,出臺《哈爾濱片區建設實施方案》和《哈爾濱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并圍繞數據統計、任務督辦,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成立哈爾濱新區支持片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整合新區審批、商務、營商、行政服務中心、國際招商等相關部門職能,設立法人機構性質的哈爾濱片區管理局。
同時,哈爾濱還先后出臺“黃金30條”“新驅25條”等系列政策,加快對制度創新的探索。兩年來,哈爾濱片區成功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206項推出制度創新案例93項。其中,創意和知識產權收儲和育成機制等4項國內領先或首創的制度創新成果,被推選上報國家商務部;境內外匯賬戶結匯業務等25項制度創新成果入選黑龍江省級創新案例。
不久前,哈爾濱新區學院路上的匠子智能賓館迎來開店周年慶。店主楊年輝回憶,當時打算開店,本以為手續會很復雜,哪知到政務服務中心后,當天下午就辦完了全部證照和手續。“拿到營業執照,再填一份承諾書,就這么簡單。”
在聚焦制度創新的同時,兩年來,為了打通制約營商環境的“最后一公里”,哈爾濱在全國和全省首創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以照為主、承諾代證”等改革,將487項行政許可事項中的97%劃至行政審批局,審批效率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整合14個部門3389項行政執法職權,組建一支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更是創下整合力度最大、涵蓋范圍最廣、執法方式最新等多項“全國之最”。
目前,在推行“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中,哈爾濱片區已推出39項政務主題服務套餐,與3家園區、9家銀行共建政務服務窗口,成功打造10分鐘政務服務功能圈。片區1069項政務服務事項中,網上可辦率達99.44%。
哈爾濱片區還推出“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清單”,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同時,通過聘請營商環境監督員、舉辦改革事項聽證會和營商環境懇談會,定期聽取社會各界對營商環境建設的監督評價和改進政府服務的政策建議,并成立自貿區哈爾濱片區法庭、檢察室,引入市仲裁委員會和省知識產權業務受理窗口。
兩年里,片區累計新設立企業8102家。2020年,普華永道按照世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評估,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營商環境由90多位躍升至第51位。
平臺賦能:片區去年進出口總額達40.51億元
本月5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俄羅斯經貿合作線上推介會舉行,哈爾濱片區重點推介了營商環境、貿易便利化等優勢。這樣的線上推介會,對哈爾濱片區來說并不陌生。
早在去年7月,哈爾濱片區便成立了國際招商公司,建立俄、日、韓招商代表處,構建起“謀、選、招、落、服”一體化招商新體系。同時,通過實施“云招商”“云簽約”等招商引資新模式,陸續與駐俄羅斯喀山總領事館、德國企業開展線上對接和政策推介會。目前已簽約項目93個,協議引資2287億元,其中包括綠地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等9個超百億元的項目;直接利用外資1.16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兩年來,哈爾濱片區開放型經濟的步伐持續加快中,一大批平臺項目成功落戶或啟動建設。例如,綠地哈爾濱全球商品貿易港開館了,全省首家大型引用俄氣供暖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哈爾濱新區展示服務中心和招商代表處在深圳正式啟用,離岸孵化基地分別在莫斯科、大阪、首爾及格林伍德掛牌并投入運行,哈爾濱銀行在片區打造了全國首家對俄結算服務中心,萬科中俄產業園、對俄進出口農產品(000061,股吧)交易中心、對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開放型功能平臺項目先后落戶片區……據統計,2020年,哈爾濱片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0.51億元,占全市進出口額的15.83%。
目前,哈爾濱片區還推出了“四中心一高地”產業發展布局,即建設科創中心、金融中心、商貿會展中心、特色國際文旅中心和新興產業集聚高地,加快推動深圳(哈爾濱)產業園、中國北藥智慧產業園等產業園區集聚發展。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哈爾濱片區將通過出臺專項政策,引導外向型市場主體集聚,謀劃引入一批符合片區實際、規模較大的外資項目,推進海峽兩岸生態農業與綠色食品產業園項目、建龍集團鋼鐵項目落地建設,籌建綠色漢麻、中國碳谷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