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走不了太遠”“家里離不開人”……通化縣結合貧困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優先為其就地就近安置就業。2020年,當地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83人,推薦就業率為100%,其中本地就業425人,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選擇在家門口工作。
沈世軍是金斗朝鮮族滿族鄉的一名勞動力信息采集員,主要負責統計鄉里的就業等情況。5年前沈世軍突發腦梗,現在無法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工作。信息采集員加上管理菜園子的工作,沈世軍每個月大約有1500元的收入。
“今年統計信息的時候,我還介紹了一個人到鄉里燒鍋爐。”沈世軍說,為減輕疫情對就業的影響,今年當地提供了很多扶貧公益性崗位。沈世軍就是通化縣扶貧公益性崗位人員中的一員。
2020年,吉林省為因受疫情影響面臨返貧風險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有就業意愿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臨時公益性崗位,包括疫情防控排查員、就業服務協理員和勞動信息采集員等。
除了“兜底線”的公益性崗位,通化縣還設置“造血式”的技能培訓,針對貧困勞動力開展了營銷員、家政服務員、農技師等各類技能培訓。2020年,當地為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開展線上和線下培訓,并對14名貧困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培訓。圖為通化縣興林鎮組織的技能培訓班(通化縣就業服務局提供)
“通過組織技能培訓,讓貧困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就業質量。”通化縣就業服務局局長王玉竹介紹,近日通化縣還將開展更多線下培訓,幫助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自己的“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