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強降雨突襲河南,鄭州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多家企業馳援河南之際,一家房地產企業卻因災難營銷,被罵上了熱搜。
7月20日晚間,鄭州遭遇特大暴雨之時,康橋集團的一張宣傳海報,引起網友公憤。康橋在一張宣傳海報中,將“入住高地,讓風雨只是風景”的口號作為主宣傳語。同時,海報還將項目的海拔高度和周邊著名地標作對比,特意強調項目“高出鄭州二七塔83米 ,高出黃帝故里72米(海拔高度為92.35米)”,著重突出宣傳效果。
很快,康橋集團的這則宣傳海報,引發了網友的質疑和憤怒。當天晚上,鄭州一個小時的降雨量達到201.9mm,特大水災肆虐下,鄭州發生了大面積的內澇,公共交通系統癱瘓,地鐵進水,甚至造成了12人死亡的悲劇。
災難面前,康橋集團借助災難刷存在感的商業推廣方式,顯然觸及了公眾的道德底線。盡管康橋集團第二天一早便發布致歉聲明,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免職、降薪、降職等問責處理,但憤怒的網友們還是把康橋致歉的話題,推上了微博熱搜。受此事情影響,康橋集團旗下的上市物業公司康橋悅生活,也在資本市場上跌了一腳,目前股價已破發。
蹭熱點不成卻“翻車”
如果不是這次災難營銷事件,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個沉寂了20年的老牌房企康橋集團。
實際上,成立于2003年的康橋集團,正是發家于河南當地,業務范圍除了房地產開發之外,還涉及到產業文旅、大服務體系、代建、裝飾等多個領域。
康橋集團背后的掌舵人宋革委出生于河南省新鄭市。上世紀90年代,宋革委畢業于長沙中南工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了長城鋁業三門峽澠池鋁礦。此后,他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一路升成了副礦長。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2000年,當時因為參與了長城飯店的重建工作,宋革委被任命為鄭州新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后來,新長城房地產更名為康橋集團。自此,宋革委也帶領著康橋集團登上了新的舞臺。
成立17年后,康橋集團始終偏居河南一隅,直到去年年底,這家百強房企才正式入駐了上海虹橋總部,并吸引了原正榮地產副總裁肖春和的加盟。
把總部搬入上海、開啟規模擴張的康橋集團,先后收攬了多位明星職業經理人,除肖春和外,原中梁西南集團總裁李威,原金地集團CIO章帆,也先后加盟其中。
2020年,康橋集團的銷售額突破512.1億元,位列全國房企銷售榜第63名。中指院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康橋集團以162.7億元的銷售額,成為河南本土排名第三的房企,僅次于河南建業和正商地產。但在快速的擴張中,康橋集團的營銷管理,顯然沒有跟上腳步。
據悉,上述海報宣傳語出自康橋集團的5+號房,康橋香蔓郡項目。康橋香蔓郡是康橋集團于南龍湖推出的低密改善居住社區。據當地中介介紹,該項目拿地時間為2019年10月,樓面價1500元/平方米,屬于郭店板塊,不過,周邊配套并不齊全,距離南龍湖核心還有幾公里。
康橋對上述不當廣告表示,“廣告未嚴格執行推廣內容審核及審批流程,對此深刻檢討和反省,誠意接受社會各界批評,并對此致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康橋香蔓郡項目海報事件以外,有網友爆料,康橋集團旗下物業公司也參與了暴雨“蹭熱點”式營銷,而在其海報宣傳資料中,便印有康橋物業字樣。
康橋物業,便是已經更名的康橋悅生活服務集團。今年7月16日,康橋悅生活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康橋悅上市共發行1.75億股,每股定價3.68港元,共募集資金6.44億港元,成為河南省第四家上市的物業企業。不過,受上述事件影響,7月21日,康橋悅生活早盤股價沖高回落。
圖/康橋集團旗下物業公司股價
宋革委曾有一句著名的言論,“欲做事,先做人”,可惜的是,他所帶領的康橋集團卻未能很好地履行這句話。
災難營銷為何不斷?
眾所周知,借助災難事件進行營銷會給品牌帶來輿論反噬,這早已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巨大的流量誘惑面前,仍有許多品牌未能堅守道德底線。
事實上,就在昨天康橋的災難營銷發酵后,今天仍有一些品牌做類似的海報。
譬如,永威置業·永威城的海報上,背景圖片則直接引用一張災害的現場圖片——一輛汽車半泡在洪水中,遠處還站著幾位被困在洪水中的市民。海報中央的用語是,“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有車位,無煩惱”,意圖借這場大雨為自己的精工車位打廣告。
圖/視覺中國
此外,據媒體報道稱,鄭州地產公司亞星集團也“隱晦”地參與了“蹭熱點”營銷。亞星海報中,打出了“暴雨突襲,你的愛車還好嗎”等口號,同樣利用暴雨主打宣傳其車位。
回顧以往的災難事件,企業借助“災難”營銷的翻車事件不斷。比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有些企業舉著印有自己品牌的捐款數字,走上舞臺,以期人們記住它的名字。其中,有些捐款金額如實兌付了,但更有空頭承諾,利用災難做免費廣告的不良商家。自此之后,很多企業有了災難營銷的意識。
不過,即使民意憤慨,卻并不能阻止企業們的災難營銷做法。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盡管也有許多企業通過捐款以實際行動馳援,但通過發海報配品牌LOGO,再發到社交平臺上的借勢營銷事情,也并不少見。
這種利用災難營銷的方式,顯然引起了網友們的憤怒。不少網友表示,這種蹭熱度打廣告的方式,非常不合時宜,關注點應該在救援上。
商業營銷本是企業品牌推廣的一種手段,但在災難面前,相比商業利益、娛樂化的刷存在感,堅持有底線、有原則的商業形象,顯然更加重要。(邯鄲微信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