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
這一成績單背后,是比亞迪長達20年、累計上千億的技術研發支撐。從入局汽車行業被嘲笑和質疑,到如今創造歷史,比亞迪證明了自己。
不過,這不僅是比亞迪的全新里程(3.820, -0.01, -0.26%)(維權)碑,更是一次中國汽車的加速超越。在抓住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賽道之下,目前中國新能源(4.420, -0.22, -4.74%)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中國已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而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后的下一步,便是誕生世界級汽車品牌。正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品牌都有機會。此時的中國汽車,需要團結一致,相敬相爭,推進中國汽車盡快走出大而不強的窘境,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
比亞迪創造歷史:證明新能源可以 中國汽車可以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比亞迪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從2008年第1輛新能源汽車F3DM量產下線,到2021年的第100萬輛,比亞迪用了整整13年;而從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僅用時一年半,比亞迪就完成了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再到現在,距離第300萬輛下線不到9個月時間,比亞迪就完成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
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時刻,要知道,實現這一目標的,目前全球僅有比亞迪一家,連特斯拉都還沒做到。
不過,輝煌的背后也滿是艱辛。
王傳福在發布會上回憶造車往事時,動情處數次哽咽。比如2003年比亞迪剛剛進入汽車行業時,外界就質疑“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敢做汽車?”;在200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比亞迪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車,但那時其他的展臺全是燃油車,根本沒有人相信新能源汽車能有未來。
在一路質疑中,比亞迪一直堅持技術研發。他透露,20年以來,比亞迪的研發團隊從成立之初的二三十人,增長了兩千多倍。技術研發團隊已經超過9萬人,擁有11大研究院。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比亞迪會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
目前,比亞迪已推出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正是因為這20年的技術積累,才有了如今的厚積厚發。
從如今的結果來看,面對質疑和嘲笑,比亞迪用20年時間的堅持,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實際上,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很多中國品牌都和比亞迪一樣,也有過不被認可,不被看好的經歷。
比如2008年,中國汽車行業迎來失意的一年,產銷規模未能如愿達到千萬,中國品牌的市占率更是下跌至28%;2014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再次連續下滑,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十二連降。
而在這個過程中,比亞迪也在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理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比亞迪克服重重困難,研發出各項顛覆性技術之后,在自身應用的同時,也在進行技術外供,以助力中國汽車同行一同加速新能源轉型。
比如,比亞迪的三電技術已經應用在了一汽(紅旗)、創維、賽力斯(39.350, -0.33, -0.83%)(藍電)等車企的新能源車型上。
與燃油車時代不同,新能源汽車改變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給了中國汽車一個換道超車的可能。如今,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終于迎來了春天。此次比亞迪(259.250, -3.45, -1.31%)全球首家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里程碑便是證明,中國品牌開始從配角成為主角。
中國汽車加速超越:需共同做大市場蛋糕
“比亞迪成為了全球首家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車企,這是屬于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是屬于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
王傳福此言不虛。實際上,在比亞迪跑出加速度的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也迎來了全新的紀錄。從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中國用了14年;而從第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曾經,中國是汽車工業的落后國。在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沒有技術積累,只能以市場換技術,以迎頭趕上;而如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車企已經實現了多項技術領先,再加上龐大的市場規模,可謂是已經成為汽車強國。
多項數據也證實著這個判斷。
數據顯示,在產業規模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過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產銷售;在核心技術及產業鏈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如今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從落后到追趕,再從追趕到領先,中國汽車的發展歷程著實不易,新能源轉型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汽車品牌應該抓住這次機遇,共同做大新能源市場,而不是上演窩里斗的鬧劇,讓人看笑話。
實際上,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遠未飽和,依然處在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過渡當中,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才是替代關系。中國品牌要做的不只是分蛋糕,更要一起做大蛋糕。
王傳福也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增長到60%以上。在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中國品牌也大有可為。去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首次突破50%;在新能源與中國品牌崛起的雙輪驅動下,預計三年內,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將提升到70%,實現跨越式發展。
20%份額的增加,這也意味著,400萬輛的市場增量,這個增量將屬于所有的中國品牌。
出海成下個增長點:中國將誕生世界級汽車品牌
王傳福認為,擁有世界級品牌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縱觀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每個汽車強國都有屬于自己的世界級品牌。比如美國有通用、福特、特斯拉;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日本、韓國也有自己的世界級品牌。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世界級汽車品牌。
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汽車產業不再被卡脖子。客觀上,我們有創造世界級品牌的基礎和實力。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也正在向打造世界級品牌努力。比如,比亞迪一方面在通過多品牌的方式完善用戶群覆蓋,目前比亞迪汽車已形成比亞迪品牌(王朝、海洋)、騰勢品牌、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矩陣,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滿足用戶多方位、全場景用車需求;另一方面,比亞迪也在加速布局全球市場。截至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53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比亞迪,王傳福在發布會上還特別提到了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他們在出海過程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向世界遞出了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在發布會現場,比亞迪甚至還專門展出了多家國產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產品。
“我相信,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王傳福的這一表態也獲得了多家國產車企掌門人的認可和聲援。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祝賀比亞迪,也為中國汽車產業驕傲!比亞迪的厚積薄發,是長期主義的勝利,向比亞迪學習;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表示,要給王傳福和比亞迪點贊,團結才是力量,也是帶頭大哥風范;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文表示:為這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開創者鼓掌!為每一位新能源時代的參與者點贊!大好時代,一路同行!
這也成為中國汽車史上動人的一幕。
實際上,一方面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還在快速提升,中國品牌將共享增量機會;另一方面,中國品牌也要將目光瞄準機會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這也是中國汽車下一個時代的關鍵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以340萬輛的汽車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14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雖然規模上去了,但中國品牌與成為世界級品牌還有距離。在外國消費者眼中,中國汽車品牌還十分陌生,單個品牌的影響力往往會受制于中國汽車這個標簽。因此,現階段,中國乘用車出海的當務之急是打響中國汽車這一品牌標簽,讓中國汽車發展壯大。
正如王傳福所說,在世界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品牌們需要共同書寫中國汽車的全新歷史。“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是中國汽車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需求。放眼未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