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發布數據,2022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35.4萬輛,同比下降16.9%,環比增長29.7%。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6.0萬輛,同比增長91.2%,環比增長26.9%。
《中國經營報》記者關注到,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成為車市回暖的 “推手”。5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此外,記者還關注到,主流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表現不及自主品牌。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1.8%(零售);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0%。
“進入電動化時代,一些合資品牌在電動化領域表現有些‘慢半拍’,電動化轉型甚至是被動的。反而是沒有過多歷史包袱和傳統基因制約的我國自主品牌車企可以快速轉型,造車新勢力更是做到了輕裝上陣,不需要過多考慮結構轉型帶來的挑戰和壓力。我國的新能源車企在彎道超車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顛覆式技術創新,以及新潮營銷模式等,這些是一些合資品牌的短板。”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自主品牌撐起銷量半壁江山
5月,自主品牌的表現可圈可點。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35.4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零售62.74萬輛,同比增長5.4%。5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6.3%,同比增長9.8個百分點。
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5.18萬輛,同比下降29.4%。豪華品牌零售17.48萬輛,同比下降30.4%。不計算豪華品牌銷量,自主品牌貢獻了超一半的銷量。
記者關注到,進入2022年以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一直徘徊在46%,而在2021年這一數據僅為41.2%。主流合資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51.1%,2021年的45.6%下滑至今年5月的40.8%,1~5月主流合資市場份額僅為40.8%。
與2020年、2021年相比,豪華品牌2022年1~5月市場份額幾乎沒有變化。
進入2022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記者關注到,近年來,自主品牌陣營呈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5月,僅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廣汽乘用車6家廠商就貢獻了30.4%的市場份額。
停售燃油車,僅靠銷售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比亞迪已經連續三個月銷量破10萬輛。5月比亞迪更是乘聯會發布的廠商零售排行榜(15家)增長幅度最高的車企。
實際上,比亞迪在電池、車規級半導體等核心零部件上形成了其他廠商難以在短期內超越的優勢。
在6月8日比亞迪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稱,“電動化競爭拼的是企業綜合實力,誰的資源多、供應鏈更完善、推出的產品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贏得更大的市場。”
長城汽車也是自主品牌陣營中的“扛把子”。不僅年銷量穩在百萬輛陣營,高價值、智能化產品銷售占比不斷提升。
長城汽車官方數據顯示,5月,15萬元以上車型銷售占比達14.9%,基于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打造的車型銷售占比已達64.1%,智能化車型占比已達82.9%。
“自主品牌經過20年的市場換技術,產品力已接近甚至超過某些合資品牌,同樣價格可以買到配置更高、設計更好的產品,消費者何樂而不為。”汽車行業資深咨詢人士封士明向記者指出,“新一代年輕人已經沒有上一代那么濃重的‘崇洋’心理,他們心態更開放,喜歡嘗試新事物、有個性的品牌、特別是‘國潮’品牌。傳統品牌中的高端品牌如領克、魏牌,以及新勢力中的‘蔚小理’都成為新寵。”
“2022年5月,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額占到46.3%,而過去10年在40%左右波動,自主品牌實現真正的崛起,背后核心原因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優勢。一個有力的數據支撐是,5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1.8%,而合資品牌僅為4.0%。 ”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對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北京某豪華品牌4S店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布局的重點不同。形成這一結果,我認為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合資品牌目前的主銷產品還是油車,因為燃油車的利潤高。第二,相比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陣營,合資品牌在產品、營銷、服務、綜合性價比方面未形成一定優勢。加之今年芯片短缺,合資品牌更傾向于保燃油車生產。第三,分析新能源銷量結構可見:中低端產品銷量占比偏高,合資品牌中低端產品少。第四,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油價接連走高,每升破10元大關,導致很多家庭在購置第二輛車時改選電車。”
新能源汽車市場現“一超多強”
5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一超”指的是比亞迪,“多強”指的以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和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
根據乘聯會發布數據,比亞迪拿下了5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冠軍”寶座。5月,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11.38萬輛,同比增長256.6%,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增至31.6%。
銷量強勢增長也推動了其股價連續走高。6月10,比亞迪A股股價延續漲勢,截至收盤股價大漲8.19%,報348.80元/股,總市值成功突破萬億元。
憑借宏光MINI熱銷,上汽通用五菱以3.19萬輛的成績拿下了亞軍寶座。
廣汽埃安以2.11萬輛,102.6%的增長位居第三。奇瑞汽車以2.07萬輛的成績緊跟其后。雖然沒有進入前三名,但奇瑞汽車新能源銷量5月增長可觀,大幅增長242.3%。
長安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哪吒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5月均跑進萬輛大關。其中長城汽車在黑貓、白貓兩款車型停產的背景下,其新能源板塊仍實現209.5%的大幅增長。
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工廠停產等因素影響,特斯拉無緣萬輛大關,僅銷售9825輛,同比下滑超50%。
造車新勢力陣營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看點。根據新勢力車企發布的成績單,最新座次排名為“理哪小零”。5月,理想交付車輛11496輛,同比、環比增長可觀,分別增長165.9%、175.9%。
6月4日,理想CEO李想在微博發布消息,全球智能旗艦SUV理想L9將于6月21日正式發布,8月正式交付。
李想聲稱,“我們有信心9月實現過萬的交付量,在全尺寸旗艦SUV里再創造一個新的紀錄。”屆時,理想的交付量預計進一步增加。
5月,哪吒、小鵬、零跑分別交付11009輛、10125萬輛、10069輛。實際上,這不是2022年以來哪吒、零跑第一次闖入萬輛大關。
記者了解到,5月上旬小鵬遭遇了產能難題。小鵬官方表示,“隨著核心供應鏈加速復工復產,我們已于5月中旬恢復肇慶工廠的雙班生產,以加速交付自一季度以來積累的大量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曾微博發文尋找芯片,“實際上缺少的芯片大部分都是價格便宜的芯片,而不是被多人關注去創業的或者很貴的芯片。” 可見,目前汽車制造仍受芯片短缺影響。
記者關注到,蔚來本月未能進入萬輛大關。由于蔚來研發中心位于上海,受疫情影響較重,因此銷量不及預期。蔚來官方表示,“5月訂單需求持續強勁,隨著供應鏈企業復工復產,預計6月份生產將進一步恢復。”
不過,記者也發現,近一年來,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蔚來月交付量屢屢被理想、小鵬超越。
在乘聯會發布的5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榜單上,一汽-大眾是亮眼的存在,且是唯一進榜的合資車企。一汽-大眾5月銷售新能源汽車7046輛,同比增長106.7%。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成績單背后反映的是大眾汽車電動化戰略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