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投身新能源大潮的不僅是造車新勢力這些后起之秀們,傳統汽車制造商也越來越多地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多方并舉之下,中國和其他汽車大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均開始迸發出巨大活力。”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諾伯特(Norbert Meyring)說。
記者了解到,這份報告以《中國汽車行業:勢不可擋的電動化浪潮》為題,結合了來自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相關合伙人及部分創新汽車科技領先初創企業高管的觀點,重點分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過去幾年的變化情況,并總結了電動汽車、電池、充電網絡三大汽車電動化領域的最新趨勢。
報告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0年發生了巨變。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睞可持續的環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應和政策為驅動的市場,已經進一步向以需求為導向發展。報告同時注意到監管機構的立場發生的變化。
報告還認為,國內廠商整體占據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相對而言,外國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電動化方面步伐較為保守。然而,隨著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生產成本差距的不斷縮小,外國汽車制造商角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意愿已經變得較為強烈。預計他們未來將通過其在華合資企業增加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
對此,畢馬威中國財務咨詢合伙人徐駕表示:“電動汽車的市場引領者將持續發生變化。由于傳統汽車制造商如今更加關注電動化,國內和國際競爭將越發激烈。”
針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考量因素——價格,報告指出,由于電池占新能源汽車總體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能夠開發出或采購到更優質電池的汽車制造商將獲得競爭優勢。
畢馬威中國交易咨詢合伙人孟托亞(Miguel Montoya)分析說:“領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以及日本和韓國等其他亞洲主要供應商,占據著強大的市場地位,并將繼續引領全球供應鏈。”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不足是阻礙消費者轉向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問題。報告認為,為跟上未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充電樁數量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在中國政府對充電網絡擴張的大力支持下,這一領域孕育了大量的商業機會。
“充電樁的利用率通常較低,效能或利潤的提升不能僅靠分析簡單的充電數據。”畢馬威中國管理咨詢合伙人于鳳友說,若將其與新能源汽車的車況和使用方式數據相結合,將可以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例如汽車保養和購物,從而使充電網絡的價值得以提升。
此外,為應對來自特斯拉(Tesla)和其他新能源汽車初創企業的挑戰,許多傳統汽車制造商采用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戰略合伙人康琦明表示,傳統國內汽車制造商正通過其獨立品牌或獨立業務實體推出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對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汽車制造商也正采用類似的方式。獨立實體為獲取外部戰略投資以及與外部合作提供了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畢馬威還發布了中國領先汽車科技50企業電動化子榜單,并將于2021年年中發布完整汽車科技50榜單。